字好书
九日答朱寿之

《九日答朱寿之》

时间: 2025-05-10 08:49:36

诗句

与客登高处,节物伤迟暮。

不见白衣来,三复秋风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9:36

原文展示:

九日答朱寿之
与客登高处,节物伤迟暮。
不见白衣来,三复秋风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登高的情景,虽然秋天的景色依旧美丽,但已是深秋,令人感到伤感。在这样的时节,最是期待能见到穿着白衣的友人,但却失望地发现,未能再听到他三次提及的秋风之句。

注释:

  • 节物:指季节的变化,尤其是指秋冬交替之际。
  • 伤迟暮:形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惆怅。
  • 白衣:象征着朋友的到来,可能指代诗人朱寿之。
  • 三复秋风句:暗示对友人的思念,朋友曾多次提及的秋风之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俊民,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日),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表达了诗人在秋季深感时光流逝的忧伤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李俊民的《九日答朱寿之》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与客登高处”展现了与友人相伴的温馨场景,但随之而来的“节物伤迟暮”则为整首诗注入了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思。季节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生的写照,令人感慨万千。

“不见白衣来”中的“白衣”不仅是对友人的呼唤,也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到的“秋风句”,则将思念的情感升华到对文学的追求,显示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共同的文化背景。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美好与惆怅,在清晰的意象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感,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也感同身受于对友谊的珍惜与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客登高处: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一同登高,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2. 节物伤迟暮:在美丽的秋天,诗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心中生出忧伤。
  3. 不见白衣来:期待朋友的到来,但未能如愿,流露出失落之情。
  4. 三复秋风句:三次提及的秋风句,暗示着诗人与友人间的默契与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与客登高处”与“不见白衣来”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节物”、“白衣”、“秋风”,各具象征意义,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处:象征着希望与远见,代表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
  • 白衣:象征着纯粹的友情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 秋风: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充满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节物伤迟暮”是什么意思? A. 享受美好时光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2. “白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朋友的到来
    B. 美丽的秋天
    C. 诗人的孤独

  3.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但更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传递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出另一种对季节的感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昭君怨 本意 昭君怨 桃源忆故人 寻梅 桃源忆故人 哭伯嫂蔡孺人 桃源忆故人 秋闺 桃源忆故人 重游惠山寄畅园怀秦对岩检讨 桃源忆故人 秋日晒扇见故人王湛斯画柳赋此志感 桃源忆故人 春日过澹生校书所居旧址 桃源忆故人 人日感旧 桃源忆故人 寄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色字旁的字 谕票 正令 重岩迭障 王字旁的字 说明 好自为之 浮家泛宅 土龙刍狗 整会 风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班衣戏采 逐逐眈眈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