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夕不寐

《秋夕不寐》

时间: 2025-04-27 18:18:03

诗句

雨气生灯晕,霜寒入漏声。

疏篱过萤影,腐叶掩虫鸣。

丘壑违初愿,簪裾徇外荣。

丹心终夜苦,白发诘朝生。

恩与乾坤大,身如草木轻。

何阶见明主,垂拱视升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8:03

原文展示:

秋夕不寐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雨气生灯晕,霜寒入漏声。
疏篱过萤影,腐叶掩虫鸣。
丘壑违初愿,簪裾徇外荣。
丹心终夜苦,白发诘朝生。
恩与乾坤大,身如草木轻。
何阶见明主,垂拱视升平。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细雨带来了灯火的朦胧,霜寒的气息透过窗户传来滴答的声响。稀疏的篱笆旁,萤火虫的光影在游荡,腐烂的落叶掩盖了虫鸣的声音。我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丘壑相违背,锦衣华服只是为了迎合外在的荣华富贵。我的赤诚之心在夜里苦苦挣扎,白发却在清晨悄然生出。对恩德的追求如同天地般浩瀚,而我的身形却如草木般轻微。我何时才能在高阶见到明主,静静地看着朝政的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气:指细雨的气息。
  • 灯晕:灯光的朦胧。
  • 漏声:窗户漏风时发出的声音。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丘壑:山丘与沟壑,喻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簪裾:指华丽的衣饰。
  • 丹心:赤诚的心。
  • 诘朝生:清晨时白发悄然生出。
  • 恩与乾坤大:恩德广大如天地。
  • 草木轻:身形轻如草木。

典故解析: “何阶见明主”出自古代对贤明君主的向往,表达了对朝廷清明和安定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提倡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教训,风格严谨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秋夕不寐》创作于司马光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秋夕不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细雨和霜寒带来了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不安。诗中“丘壑违初愿”的句子,深刻道出了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显示了他对外在荣华的无奈和对内心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清晰,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思索。诗中反复提到的“丹心”和“白发”,象征着诗人历经岁月的坚持与无奈,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忠诚以及对现实的失望。最后,“何阶见明主”则寄托了他对明君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表现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气生灯晕”:细雨的气息使得灯光变得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霜寒入漏声”:透过窗户的霜寒,伴随着滴答声,带来一种寒冷的感觉。
  3. “疏篱过萤影”:在稀疏的篱笆旁,萤火虫的影子轻轻掠过,增添了夜晚的幽静。
  4. “腐叶掩虫鸣”:腐烂的落叶遮盖了虫子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沉寂。
  5. “丘壑违初愿”: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6. “簪裾徇外荣”:外在的华丽只为迎合世俗的荣华。
  7. “丹心终夜苦”:赤诚的心在黑夜中苦苦挣扎。
  8. “白发诘朝生”:白发在清晨悄然生出,象征岁月的无情。
  9. “恩与乾坤大”:对恩德的追求无比广阔。
  10. “身如草木轻”:身形轻如草木,感到渺小。
  11. “何阶见明主”:渴望见到明君,期待国家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木”比喻自身的渺小。
  • 对仗:如“丹心终夜苦,白发诘朝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灯晕:代表温暖但又模糊的希望。
  • 萤影、虫鸣: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丘壑违初愿”表达了什么?

    • A.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爱情的思念
  2. “何阶见明主”中的“明主”指的是?

    • A. 好的朋友
    • B. 明智的君主
    • C. 自然界的明亮
  3. 诗中的“丹心”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忠诚
    • B. 诗人的爱情
    • C. 诗人的财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司马光的《秋夕不寐》更强调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对思乡情感的表现。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秋夕不寐》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堂初寒创意作竹屏障门屏脚偶得朽梅枝截用 十八日 宋景平命赋隔窗花影 赵弟 冬至后三日三首 次韵曾存之宜舍种竹 早稻 秋兴三首 其三 题宣州后堂壁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望乌台 金玉货赂 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了不当 鰌鰀 辰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斗纽 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前所未闻 卜字旁的字 雪弦 糹字旁的字 搜章擿句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长材短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