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0: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10:15
送
司马光
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
自有穷通定,徒劳得丧分。
消愁唯有酒,娱意莫如文。
方寸常萧散,其馀何足云。
人生的荣华与耻辱,就像浮云一样多变。
每个人的穷通都有定数,白白地去追求得失是毫无意义的。
消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喝酒,娱乐情绪的最妙之处则是读书写文。
内心总是感到萧散,其他的又有什么重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他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为豪放和婉约兼备。
创作背景: 《送》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许多荣辱与得失后,他对人生的看法趋于平和,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描绘了人生的浮华与短暂。首联“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直观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荣华与耻辱如浮云般转瞬即逝,令人警醒。接着,诗人强调穷通是有定数的,过于追求得失只会让人徒劳无功,这种洞察体现了对命运的接受与智慧的超脱。
后两联则进一步探讨了情感的出口与心灵的慰藉。诗人认为,消愁的最佳方式是饮酒,娱情的最高境界在于文学艺术,这种看法既表现了对诗酒人生的向往,又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最后一句“方寸常萧散,其馀何足云”,则透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内心的宁静胜过外在的纷扰,展现了司马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荣辱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荣辱无常、命运的定数,探讨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强调饮酒与文学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世事无常与内心追求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浮云”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消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方寸常萧散”中的“方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登高》更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送》则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解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