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1:22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
司马光
夜色板阴重,雨声官舍寒。
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
正愁开霁晚,霜雾满江栏。
整首诗的意思是:夜色沉重,阴云密布,雨声在官舍中回响,令人感到寒冷。乡间的农民难以询问天气,因为屋子还没有完全搭建好。整天下来,流云不断地变幻,什么时候才能放晴呢?我正愁着天色能否在傍晚时分放晴,却发现江边已是霜雾弥漫。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资治通鉴》。他以严谨治学、重视历史的态度而著称,作品风格沉稳、简练,注重现实和实用。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心,尤其是农民对雨水的期待与担忧。诗中通过描绘阴雨天气,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以“夜色板阴重,雨声官舍寒”描绘了阴雨天的沉闷氛围,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情绪。紧接着,诗人从官舍的角度反映出乡村的困境,“野农安敢问”一语道出了农民对气候的无奈和忧虑,显示了他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的意象流畅,情感真挚。诗人在“尽日流云度”中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期待和焦虑,而“正愁开霁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最后一句“霜雾满江栏”更是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这种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洞察,使得诗作不仅具有自然描写的美感,更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时代与民生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晴天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
诗人通过哪两句描绘了阴雨天气的沉闷氛围?
“野农安敢问”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霜雾”主要象征什么?
可以将司马光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到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切与对天气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