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3:23
沉沉匣中镜,为此尘垢蚀。
辉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
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
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
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
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
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
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
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岂非至贱物,一奏升天阶。
物情苟有合,莫问玉与泥。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3:23
沉沉匣中镜,为此尘垢蚀。
辉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
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
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
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
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
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
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
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岂非至贱物,一奏升天阶。
物情苟有合,莫问玉与泥。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面沉重的镜子,它因尘埃而失去光泽。辉煌的光芒何处可寻,月亮在云中显得黯淡。南方的金饰已经雕刻得十分精美,华丽的鞶带和光辉的装饰一同闪耀。只是这面镜子名义上还能用来鉴物,却使得美丽与丑陋相互迷惑。美人倾尽心血,想要照出她冰雪般的肌肤,若非经过精心打磨,日日只能空叹息。
古老的宅院中集聚了祆鸟,群鸟在枯树枝上啼叫。黄昏时分,窥视人家的窗户,鬼魂似乎在相互约定。居住的人无法安睡,思绪在此时搏击。难道没有鹰和鹯吗?它们吃得饱饱却不愿飞翔。既然违背了鸟儿的规矩,空有凌云的姿态,毫无意义。背叛肉食的恩情,和城上的鸱鸮没有两样。
春天的罗裙上绣着双鸳鸯,出自寒夜的女子。她的心思如烟雾般迷离,手指流连于千万种情绪。长安的富贵之家,妖艳之色无法计数。这些花样繁多的衣裙,裁制了百日之功,唯有一朝舞动。舞罢之后又裁制新衣,难道会想到勤劳者的辛苦吗?同样的声音彼此应和,体质未必相同。
谁知道商人铎,能够使得大乐和谐。铿锵的音律发出宫徵,和乐变成忧伤。人神皆享受这盛宴,凤鸟也随之降临。难道这些都是卑贱的物品,一奏即升上天阶。物情只要合得来,何必问是玉还是泥。碌碌的荆山璞,卞和为君献上。荆璞并非有所求,和氏也无恩于人。所献的国宝,至公自不待言。是非我想沉默,这样的道理如今又何存?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物,并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杂体五首》是一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艺术的思考。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物品、情感的描写,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韦应物的《杂体五首》在形式上采用了多种诗体,内容上则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与丑、善与恶、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的沉沉匣中镜,象征着社会的现状与人心的迷惘。诗人以镜子作为引子,展开了对美与丑的探讨,指出即使是美丽的物品,也可能因尘埃而失去光辉。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强调了工匠精神与劳动者的价值,诗人认为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劳动者辛苦的尊重。诗中提到的“同声自相应”,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多元,透过对物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对社会的观察,使得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在内容上也彰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与丑、善与恶、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探讨了艺术创作与劳动者的价值,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
《杂体五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诗中用“匣中镜”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人心
C. 自由
D. 权力
“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懒惰的批评
D. 对爱情的思考
韦应物 vs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