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下残夏偶作

《山下残夏偶作》

时间: 2025-05-03 21:26:04

诗句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6:04

原文展示:

山下残夏偶作 李山甫 〔唐代〕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平凡的三伏天之后,我独自躺在这高高的山丘上。残留的暑气比火还要炎热,但林间的风却带来了秋天的凉爽。名声何必非要显露,吟诗作赋也足以让人满足。我自认为超脱于纷扰的尘世之外,喜欢在云溪边畅饮清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等闲:平常,普通。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高丘:高高的山丘。
  • 残暑:残留的暑气。
  • 炎于火:比火还要炎热。
  • 林风:林间的风。
  • 爽带秋: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 声名:名声,名誉。
  • 吟咏:吟诗作赋。
  • 自许:自认为。
  • 红尘:指纷扰的尘世。
  • 云溪:云雾缭绕的溪流。
  • 漱流:畅饮清流。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主。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残暑与林风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诗中“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林间的清凉与舒适。后两句“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认为吟诗作赋足以满足内心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在平凡的三伏天之后,我独自躺在这高高的山丘上。
  2.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残留的暑气比火还要炎热,但林间的风却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3.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名声何必非要显露,吟诗作赋也足以让人满足。
  4.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我自认为超脱于纷扰的尘世之外,喜欢在云溪边畅饮清流。

修辞手法:

  • 对比:“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中,通过对比残暑与林风的感受,突出了山林间的清凉与舒适。
  • 拟人:“林风爽带秋”中,将林风拟人化,仿佛它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对比残暑与林风的感受,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暑:象征着炎热的夏季。
  • 林风:象征着清凉与舒适。
  • 声名:象征着世俗的名利。
  • 云溪:象征着自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暑炎于火”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残暑比火还要炎热 B. 残暑比火还要凉爽 C. 残暑与火无关 答案:A

  2. 诗中“声名何要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名利的无所谓 答案:B

  3. 诗中“云溪好漱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名利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山甫的《山下残夏偶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但李山甫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鹅赠鹤 小池二首 放言五首·其五 垂钓 秋夕 阴雨 夜雨 遗爱寺 母别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面敛手 蹒局 貌离神合 胁从罔治 赵董 盗名暗世 厂字头的字 至字旁的字 衒诧 包含阎的词语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殊的词语有哪些 叫驴 竖心旁的字 软开头的成语 都中纸贵 卖国求荣 包含俞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