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18
留别微之
白居易 〔唐代〕
干时久与本心违,
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
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
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
比君校老合先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期官场生涯中与自己内心的追求产生了矛盾,深刻领悟到以前的种种经历都是错的。虽然厌倦了官场的烦劳,却又无法轻易放弃那份荣耀的官职。在浩瀚的文章中,他教导人们要知足,而在三百篇诗文中,他劝人们要淡泊名利。诗的最后,他提到少室山云边和伊水河边,暗示自己希望能早日回归田园生活,以便与友人共享宁静。
本诗提到的“少室云边”和“伊水畔”是地理意象,少室山是名山,伊水则是有名的河流,二者都象征着清雅、宁静的生活环境,与诗人追求的归隐生活相契合。诗中提到的“五千言”和“三百篇”则可能指的是《道德经》和《诗经》,用以强调诗人对知足和淡泊名利的理解和传达。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歌题材丰富,涉及爱情、生活、政治等多个方面。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任职期间感受到官场的种种压力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因此写下此诗,以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留别微之》这首诗通过白居易对自己内心矛盾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他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诗的开头“干时久与本心违”便道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本心的追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意识到过去的种种经历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内心的觉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
接下来的几句,白居易更是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犹厌劳形辞郡印”,显示出他对官职的无奈与不满。而“那将趁伴著朝衣”则隐喻他对身处权力中心的无所适从,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他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少室山和伊水的意象,勾勒出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以白居易特有的平易直白的语言,深刻反映了他在官场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其对人生意义的探求。
整首诗围绕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理想的向往,揭示了白居易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追求平淡生活的愿望。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心矛盾?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朋友的依恋
“五千言里教知足”中“五千言”指的是什么?
A. 《道德经》
B. 《诗经》
C. 《庄子》
D. 《论语》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什么?
A. 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B. 诗人对权力的渴望
C.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D.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B 2.A 3.C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白居易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直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白居易的作品更具社会背景的反思,陶渊明则更显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