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留别微之

《留别微之》

时间: 2025-04-27 06:10:18

诗句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

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18

原文展示:

留别微之
白居易 〔唐代〕

干时久与本心违,
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
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
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
比君校老合先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期官场生涯中与自己内心的追求产生了矛盾,深刻领悟到以前的种种经历都是错的。虽然厌倦了官场的烦劳,却又无法轻易放弃那份荣耀的官职。在浩瀚的文章中,他教导人们要知足,而在三百篇诗文中,他劝人们要淡泊名利。诗的最后,他提到少室山云边和伊水河边,暗示自己希望能早日回归田园生活,以便与友人共享宁静。

注释:

  • 干时:指时间的流逝,可能意指“干戈”或“岁月”的意思。
  • 郡印:指担任地方官的印章,象征着官职。
  • 知足:强调满足于现状,减少欲望。
  • 式微:意指衰退、变淡,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消亡。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少室云边”和“伊水畔”是地理意象,少室山是名山,伊水则是有名的河流,二者都象征着清雅、宁静的生活环境,与诗人追求的归隐生活相契合。诗中提到的“五千言”和“三百篇”则可能指的是《道德经》和《诗经》,用以强调诗人对知足和淡泊名利的理解和传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歌题材丰富,涉及爱情、生活、政治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任职期间感受到官场的种种压力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因此写下此诗,以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留别微之》这首诗通过白居易对自己内心矛盾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他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诗的开头“干时久与本心违”便道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本心的追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意识到过去的种种经历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内心的觉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

接下来的几句,白居易更是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犹厌劳形辞郡印”,显示出他对官职的无奈与不满。而“那将趁伴著朝衣”则隐喻他对身处权力中心的无所适从,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他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少室山和伊水的意象,勾勒出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以白居易特有的平易直白的语言,深刻反映了他在官场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其对人生意义的探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干时久与本心违:时间的流逝使得我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渐行渐远。
  2. 悟道深知前事非:经过深思熟虑,才意识到过去的种种经历都是错误的。
  3. 犹厌劳形辞郡印:我依然厌倦忙碌的生活,想要辞去官职。
  4. 那将趁伴著朝衣:我又怎能轻易地放下这身朝廷的衣服呢?
  5. 五千言里教知足:在古籍中教人要懂得满足。
  6. 三百篇中劝式微:在诗文里劝导人们要淡泊名利。
  7. 少室云边伊水畔:在少室山的云边和伊水河畔。
  8. 比君校老合先归:希望能早日归去,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犹厌劳形”和“那将趁伴”,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
  • 意象:山水意象(少室云、伊水)与人生感悟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理想的向往,揭示了白居易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追求平淡生活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少室云边:象征清幽的环境,代表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 伊水畔:代表着安静与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与诗人内心渴求的归隐生活相呼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心矛盾?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朋友的依恋

  2. “五千言里教知足”中“五千言”指的是什么?
    A. 《道德经》
    B. 《诗经》
    C. 《庄子》
    D. 《论语》

  3.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什么?
    A. 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B. 诗人对权力的渴望
    C.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D.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白居易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直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白居易的作品更具社会背景的反思,陶渊明则更显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沁园春(寄鹤林) 沁园春 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 沁园春 沁园春(题湖头岭庵) 沁园春 沁园春(赞吕公) 满江红 贺新郎(再送前人) 贺新郎(怀仙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马生灾 痴云腻雨 百叶髻 鼻字旁的字 包含琦的词语有哪些 沈诗任笔 鸟字旁的字 包含狠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引贤 包含拌的词语有哪些 玄戈 忘餐废寝 自字旁的字 泼胆 禾字旁的字 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富实 说咸道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