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0:24
西风动禾黍,败叶堕梧楸。
空寄蜉蝣世,难寻麟凤洲。
烦忧伤拥树,多难怕登楼。
怅恍重泉杳,孤魂何处求。
秋风吹动稻谷和黍米,败落的树叶纷纷从梧桐和楸树上飘落。
我只能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寄托我的情感,却难以找到理想中的归宿。
心中的烦忧像树木一样将我缠绕,面对重重困难,我爬上高楼也感到恐惧。
怅惘中我思念着重泉已然消失,孤独的灵魂又该向何处寻求呢?
作者介绍:吴茝,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浓厚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善于通过细节传达深沉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窗前夜读时,感受到秋风萧瑟、雨声淅沥,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追求的无奈。
《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三》以秋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哲思。开篇以“西风动禾黍”引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在“空寄蜉蝣世,难寻麟凤洲”中,诗人感叹人生如蜉蝣般短暂,理想的归宿如同神兽般难以捉摸,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烦忧伤拥树,多难怕登楼”中,诗人将内心的烦恼与外界的景象结合,展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最后以“怅恍重泉杳,孤魂何处求”收尾,表现了对生命深度的思考,孤独的灵魂在茫茫大海中无处可归,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生命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败叶”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现象?
“蜉蝣”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