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0: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0:34:43
病起
王安石
稚金敷新凉,老火灺残浊。
桃枝暖淟涊,散发曦晓捉。
烦痾脱然愈,静若遗身觉。
移榻欹独眠,欣佳恐难数。
诗中描绘了作者因病而感受到的身心变化。初春的清凉和温暖交替,桃枝的嫩绿在晨曦中摇曳。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痛折磨,作者终于感到康复,但内心仍有些不安。夜晚,他独自躺在床上,欣喜于健康的恢复,却又担心这样的美好时光难以长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主张国富民强。其诗词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病起》创作于王安石病重期间,表达了他面对病痛的无奈与复苏后的欣喜,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康的渴望。
《病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病痛与康复之间的微妙心理变化。开篇以“稚金敷新凉,老火灺残浊”描绘了病中对自然的感知,既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又被病痛折磨的残酷。诗中的“桃枝暖淟涊”勾勒出春日的美好,给人以希望。这种对比增强了病痛的压迫感。随着“烦痾脱然愈”,情绪逐渐转向积极,作者在康复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喜悦相呼应。最后一句“欣佳恐难数”则流露出对健康美好时光的珍惜,暗含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康的渴望,体现了王安石的独特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健康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在病痛中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病起》的作者是谁?
诗中“稚金”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枝”代表什么意象?
王安石的《病起》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但王安石更趋向于病痛与康复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由与欢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