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4:28
杜家庙前古梓树,阅历岁年不知数。
直从崖底出崖巅,偃蹇轮囷踞当路。
黛色千寻撑碧空,苍皮百尺磨青铜。
宵来蓦地作雷雨,知是枝叶摇天风。
川岳钟灵生奇杰,千百万中得其一。
何意双龙此蜿蜒,短长大小相俦匹。
其上闻有神灵栖,云旂飘瞥雾马嘶。
枌榆父老勤作社,神箫巫鼓相挨挤。
间言仁庙南巡事,鸾皇发声著神异。
至今铁牌题识明,康熙三十八年铸。
乃知人物贵负奇,遭逢不计早与迟。
此树托根几百载,始得躬逢敕护时。
又知持地慎毋苟,寄托乾坤期不朽。
假令野火得烧空,焉得长翘行客首。
徘徊瞻望一咨嗟,灵气郁郁生枝丫。
丞相柏生锦官宅,窦氏桂老燕山家。
力支大厦诚能荷,莫向风尘愁坎坷。
却怜生长匠石门,材不材间犹剩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4:28
杜家庙前古梓树,阅历岁年不知数。
直从崖底出崖巅,偃蹇轮囷踞当路。
黛色千寻撑碧空,苍皮百尺磨青铜。
宵来蓦地作雷雨,知是枝叶摇天风。
川岳钟灵生奇杰,千百万中得其一。
何意双龙此蜿蜒,短长大小相俦匹。
其上闻有神灵栖,云旂飘瞥雾马嘶。
枌榆父老勤作社,神箫巫鼓相挨挤。
间言仁庙南巡事,鸾皇发声著神异。
至今铁牌题识明,康熙三十八年铸。
乃知人物贵负奇,遭逢不计早与迟。
此树托根几百载,始得躬逢敕护时。
又知持地慎毋苟,寄托乾坤期不朽。
假令野火得烧空,焉得长翘行客首。
徘徊瞻望一咨嗟,灵气郁郁生枝丫。
丞相柏生锦官宅,窦氏桂老燕山家。
力支大厦诚能荷,莫向风尘愁坎坷。
却怜生长匠石门,材不材间犹剩我。
杜家庙前有一棵古老的梓树,经历的岁月数不胜数。
它从悬崖底部直立到崖顶,像一个巨大的轮子横卧在路边。
黛色的树冠高耸入云,苍老的树皮像青铜一样磨损。
夜里突然暴雨如雷,这正是树枝在狂风中摇动的缘故。
山川灵气汇聚,才造就了这样的奇特伟大,
在千千万万的树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这双龙般蜿蜒的树干,短长大小各自相配。
树上传闻有神灵栖息,云旗随风飘动,雾气中马声嘶鸣。
村中的老百姓勤于祭祀,神箫与巫鼓声相互交织。
听说仁庙的南巡事件,鸾凤的鸣叫显得神异。
直到今天,这块铁牌上的文字依然清晰,
这是康熙三十八年铸造的。
因此知道,人才的珍贵在于与奇遇相遇,
而这些遭逢不必计较早与晚。
这棵树深深扎根几百年,才得以亲历皇帝的保护。
又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必须小心谨慎,
寄托于天地之间,期望能长久存在。
假使野火将其烧尽,又怎能长久留存于世?
我徘徊观望,叹息不已,灵气在树枝间生生不息。
丞相的柏树生长在锦官宅,
窦氏的桂树屹立于燕山之下。
它们支撑着雄伟的大厦,真诚地能承受重任,
别让风尘的烦恼影响了你。
可怜那些在石门生长的工匠,
在材与材之间,仍然有我存在。
吴曾贯(1640年-1716年),字文炳,号云阳,晚号昙园,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交替的历史变革。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
《杜家庙古梓行》创作于清代,诗中写梓树的古老与伟大,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反映了当时对历史、文化和信仰的重视。诗中提到的杜家庙可能是地方信仰与传统文化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梓树的描写,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杜家庙古梓行》以古梓树为主体,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诗的开篇便以“杜家庙前古梓树”引出主题,树木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诗人通过对树的仰视,表达了对岁月的敬畏。
诗中“黛色千寻撑碧空,苍皮百尺磨青铜”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古梓树的壮丽与沧桑,色彩与形态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力量。这种在风雨中摇曳的树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引入了神灵的元素,声响与仪式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增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感。诗中提到的“鸾皇发声著神异”更是将神秘与诗意结合,突显了当地文化的独特性。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感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对土地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态度。“寄托乾坤期不朽”,表达了对永恒价值的追求。最后,诗人将目光放回自身,反思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具有深刻的自省意义。
整首诗在壮阔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人文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吴曾贯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梓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珍惜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机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思考与追寻。
诗中提到的树种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比喻形容树干的形态?
诗中提到的“神灵”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