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41
作者: 赵嘏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经过三年的漂泊,满身尘土,却只见长安而无春色。骑马经过雪街时,天色尚未亮,作为旅客的我在关口迷路,泪水频频涌出。桃花坞边与啼叫的猿声相接,野外的竹林通向画舫的渡口。早晚当我了却身边的事,便可以回到水边,成为一个悠闲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嘏,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而著称,诗风清新、典雅,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漂泊三年后,经历了许多沧桑与孤独,渴望归乡的心情愈发明显。
《寄归》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情怀的诗。诗人在长安的繁华与春天的缺失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前两句中“踏尽化衣尘”与“只见长安不见春”相互呼应,展示了诗人三年流离的艰辛与对美好春光的失落感。雪街的寒冷与未曙的黑暗,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无尽的孤独。
随着诗的推进,桃花坞、啼猿寺的描绘,无疑是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求。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内心的情感也愈发强烈,尤其是在“水边归去一闲人”一句中,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纷扰,归于宁静,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孤独的旅途,又有归隐的憧憬,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与归隐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马过雪街天未曙”中的“雪街”暗示了什么?
诗人在诗中最终希望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