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归思

《归思》

时间: 2025-04-30 05:29:45

诗句

池塘午梦正依稀,离绪频随柳絮飞。

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

瀛门天上通青琐,萝屋山中冷翠微。

不去不鸣缘底事,眼前梅雨又侵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9:45

原文展示:

归思
作者: 李因培 〔清代〕

池塘午梦正依稀,
离绪频随柳絮飞。
廿四番风花欲半,
八千里路燕难归。
瀛门天上通青琐,
萝屋山中冷翠微。
不去不鸣缘底事,
眼前梅雨又侵衣。

白话文翻译:

池塘边的午后梦境正模糊不清,
离愁别绪频繁地随着柳絮飘飞。
二十四番风花似乎已经过了一半,
八千里的路途,燕子却难以归来。
瀛门的天空通向青色的琐窗,
萝屋的山中一片冷翠的微光。
不去也不鸣啼,究竟是因为什么事呢?
眼前的梅雨又湿透了我的衣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离绪:离别时的情绪。
  • 廿四番风花:形容四季的变换和花开的时节。
  • 燕难归:燕子难以归巢,暗指思乡之情。
  • 瀛门:传说中的海上门户,象征遥远的地方。
  • 冷翠微:形容山中青翠的景象,给人冷清的感觉。
  • 梅雨:指梅花盛开的季节,亦指湿润的天气。

典故解析:

  • 瀛门:出自《山海经》,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门户,象征着远方和归宿的渴望。
  • 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思乡的象征,代表着归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因培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李因培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充满了对故乡和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 《归思》创作于李因培对故乡的思念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离愁的深刻感受。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的情感更加显得深沉。

诗歌鉴赏:

《归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池塘午梦”的意象,引入了一个朦胧而宁静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梦中游离的状态。接着,诗人用“离绪频随柳絮飞”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春日的柳絮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轻柔的美感,又暗藏深重的忧伤。

“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燕子归来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界的变化,更是在表达内心深处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瀛门天上通青琐,萝屋山中冷翠微”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向往。然而,最后的“眼前梅雨又侵衣”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回归,梅雨象征着潮湿和忧愁,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生活的感慨,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塘午梦正依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池塘边的梦境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美感。
  2. 离绪频随柳絮飞:通过柳絮来象征离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惆怅。
  3. 廿四番风花欲半:季节的变化在诗人心中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八千里路燕难归:燕子难以归巢,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的缺失。
  5. 瀛门天上通青琐:描绘了理想归宿的美好,但显得遥不可及。
  6. 萝屋山中冷翠微: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7. 不去不鸣缘底事:反映了对离开的无奈和对现状的沉思。
  8. 眼前梅雨又侵衣:以梅雨来暗示诗人的愁绪,再次回归现实,表现了无法逃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柳絮,形象生动。
  • 对仗:如“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惆怅,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与回忆的场所。
  • 柳絮:象征离愁与无奈。
  • 燕子:象征归属感与思乡情。
  • 梅雨:象征忧愁与现实的侵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廿四番风花”指的是?

    • A. 四季
    • B. 二十四种花
    • C. 四种风
    • D. 风花的数量
    • 答案:A
  2. “眼前梅雨又侵衣”中的梅雨象征着什么?

    • A. 幸福
    • B. 思乡
    • C. 忧愁
    • D. 自由
    • 答案:C
  3.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离愁?

    • A. 燕子
    • B. 柳絮
    • C. 池塘
    • D. 青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直接和浓烈,而李因培的《归思》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渗透出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因培诗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赠妓) 清平乐 清平乐·妒红欺绿 清平乐 为湖帆题梅景书屋图 清平乐 忆湖山 清平乐·月球登陆成,戏书 清平乐 其二 清平乐 送春 清平乐 清平乐·东风依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宽即圆 小字头的字 耳刀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太庙 人字头的字 道尽途穷 三框儿的字 僥乱 高举深藏 重提旧事 羊真孔草 好谋少决 直矗矗 包含借的词语有哪些 宣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