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7:12
山县孤城破,流官守御迟。
天风摇断角,客路入征鼙。
小丑三年在,殷忧万里知。
侧闻明圣诏,罪不到边夷。
这座孤独的城池已经沦陷,而流亡的官员守卫得太迟了。
天风吹得号角都断了,客旅的路上也传来了战鼓的声音。
小人的事已经持续了三年,忧虑的事情却是万里之外的事。
我侧耳听到明圣的诏书,罪责并不在那些边境的夷族。
李因培,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社会的困境与个人的忧虑。他的诗风沉郁,常以历史为背景,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思考。
本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患与内忧,边境常有战事,政局动荡。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表达了对流亡官员无力保卫家园的惋惜与对小人的愤恨。
《清平县》通过孤城的破败与流官的无能,展现了国家危机时的无奈与绝望。开头两句以“孤城破”和“守御迟”描绘出城池的孤立与防御的无效,给人一种紧迫感。紧接着,诗人用“天风摇断角”与“客路入征鼙”表现出即将来临的战争,音响的描绘使得战争的气氛更加浓烈。接下来提到的小丑与殷忧,则是对国家政治的深刻反思,认为奸佞之徒在此时更为猖獗,忧虑的情感也愈加深重。最后一句提到“明圣诏”,似乎寄希望于明君的仁政,但又无奈地指出罪责并不在边夷,反映出诗人在国事面前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沉重,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也有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山县孤城破,流官守御迟。”
描述一座孤立的县城已经被攻破,守城的官员反应迟缓,反映出无能与悲剧。
“天风摇断角,客路入征鼙。”
天风吹动,号角声被吹断,旅人路上也听到战鼓声,这里用自然现象映衬了战争的临近。
“小丑三年在,殷忧万里知。”
小人作祟已久,忧虑的事情已经波及万里,反映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
“侧闻明圣诏,罪不到边夷。”
闻到明君的圣旨,却发现罪责并不在边疆的夷族,显示了诗人对不公正的指责与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对流亡官员的批判以及对政治小人的控诉,揭示了历史动荡时期人们的苦痛与无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诗中“流官守御迟”意指什么?
A. 官员反应迅速
B. 官员反应迟缓
C. 官员守卫坚固
D. 官员退缩不前
“客路入征鼙”中的“征鼙”主要指什么?
A. 行旅的号角
B. 战争的鼓声
C. 友好的音乐
D. 平和的气氛
诗中提到的“小丑”是指什么?
A. 小人物
B. 政治上的奸佞之徒
C. 可爱的角色
D. 无辜的百姓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人们的苦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李因培的《清平县》相比,杜甫的诗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而李因培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象征手法,展示了深层的忧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