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2
八成无事息兵车,
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
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
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
白龙微服记为鱼。
全诗翻译:
八成的时间没有战争,兵车也不再行驶;七叶的诗歌在街道上吟唱。难道说浮云会变成苍狗,竟然让明月遮住了詹诸的光辉?骊山的烽火已化为焦土,牛耳的祭品在书籍中被捧载。秋天的草木已然安静,白龙化身微服,记作鱼。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伯翱,号清风,晚号秋水,清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形式多样而著称。他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倡导维新,作品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宁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而和谐的生活景象,反衬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开头两句“八成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描绘了一个安宁的环境,兵车不再奔忙,街坊邻里吟唱着诗歌,显得生机勃勃。接着“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则通过浮云与苍狗的比喻,表达了对变幻无常的感慨,光明的明月竟被黑暗所遮蔽,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后四句“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骊山的烽火变为焦土,象征着战乱带来的毁灭与悲哀,而牛耳牲盘则是祭祀文化的象征,隐喻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渴望。最后的“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则传达了一种归隐的理想,白龙在此化为鱼,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及向往自由的心境。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以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八成无事”主要表达了什么?
“浮云变苍狗”中的“苍狗”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白龙微服记为鱼”暗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