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26:56
虚度春时节,三年直到今。
灯花夜深吐,欲剪恐伤心。
在春天的时节里虚度光阴,直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夜深灯下的花儿悄然绽放,我想剪下它,却又怕伤了我的心。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灯花”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于夜晚把玩明灯时的场景,灯光下的花朵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林朝崧(1660年-1736年),字君复,号思斋,福建福州人。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他的诗作常含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子夜歌四首》是林朝崧在特定的人生阶段所作,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在春天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诗人却感到时间的虚度,表现出一种惆怅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诗人在春天的时节里回首过去,感受到光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虚度春时节,三年直到今”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诗人却在此时感到了一种空虚和失落。接下来的“灯花夜深吐”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灯下的花朵在静谧的环境中悄然绽放,既有美感,又暗含孤独。最后一句“欲剪恐伤心”更是将诗人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想要抓住美好却又害怕失去,形成了一种矛盾而深刻的情感。
整首诗运用了意象的对比,春天与夜晚、虚度与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诗人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展现了对生命、时间、孤独的深刻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通过对灯花的描写,诗人不仅反映了自身的情感状态,也引发了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
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诗人在对比中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提到“虚度”是指什么?
诗人对灯花的态度是?
“三年直到今”说明了什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子夜歌四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