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9:37
别山居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万壑千岩景象开,
登临未足又须回。
凭师莫断松间路,
秋月圆时弟子来。
全诗翻译:
山谷千沟万壑,景色开阔壮丽;
我登高望远,意犹未尽又不得不回去。
请不要阻断松林间的小路,
等到秋月明亮时,我的弟子就会来访。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他所处的山居环境,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待。提到的“秋月”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暗示着师生之间的情谊和学术传承的期待。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得仁隐居于山林时,反映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弟子的关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别山居》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和内心的情感。开头“万壑千岩景象开”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登临未足又须回”则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留恋,似乎在说即使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他也无法完全沉浸其中。接下来的“凭师莫断松间路”则表达了他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希望在这片自然中保留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最后一句“秋月圆时弟子来”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期待着与弟子在秋月明亮时的相聚,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共鸣,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通过对秋月的期待,渗透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壑千岩”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诗人的情感
B. 自然景观
C. 人际关系
“登临未足又须回”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留恋
B. 失落
C. 无奈
“秋月圆时弟子来”中“秋月”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团聚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