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2:52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
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烟梯缘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饶灵草,林曾出祖师。
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嵌空寒更极,寂寞夜尤思。
阴谷冰埋术,仙田雪覆芝。
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
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
空务渔樵事,方无道路悲。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尘外难相许,人间贵迹遗。
虽怀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终携手,今朝预赋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向往与感慨。作者名声在外,却未能亲身到达庐山,内心感到无尽的遗憾。今晚吟咏时谈及此事,期待未来能亲自前往。曾听闻庐山巅峰,山势半入楚江之流。山崖峭壁之上,千条瀑布如白练般垂落。炉峰的松树在轻风中摇曳,湓浦的柳条错落有致。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湖面,钟声轻拂着海浪,听起来悠远而迟缓。烟雾缭绕的梯田上,爬满了薜荔,岳庙的步道则显得倾斜而危险。大地本来就富饶灵草,林中曾出过祖师。石楼在霞光中映照,猿猴栖息在树上,白鹤在枝头高飞。细细的小径蜿蜒于岩石之间,高高的窗子可以看到海的边际。嵌空的寒气更加逼近,寂寞的夜晚更添思念。阴暗的山谷里冰封着药草,仙田上覆盖着白雪。奔流的泉水中,禅客的足迹独特而鲜明。苔藓覆盖的小屋新开了灶,柽溪旁未了的棋局仍在继续。如何才能放下悠闲的心情,常常保持在这种闲适的境地。白白忙碌于渔樵的生活,却没有一条通向悲伤的道路。谢公的台子依旧矗立,陶渊明的柳树却已渐衰。尘世间难以相许,世间的珍贵迹象也已遗忘。即使有所怀念丹桂的影子,也不忘与白云的约定。仁者终会携手,今朝便来赋诗。
作者介绍:刘得仁(约759年-约824年),字德仁,号子云,唐代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夕,诗人因身处异地未能到庐山,心中充满思念与遗憾。他借景抒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自己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未来能亲自游历庐山的期待。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是一首表现山水意境和人文情怀的古诗,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开篇便以“名高身未到”引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向往和未能亲临的遗憾。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水之美,如“千寻瀑布垂”“日色连湖白”等句,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庐山的壮丽与宁静。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人文情怀的思考。谢公台和陶令柳的典故,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人文的积淀,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在描写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刘得仁将庐山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与人文的深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庐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庐岳顶”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未能亲临庐山的感受是什么?
“谢公台尚在”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