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愁曲

《夜愁曲》

时间: 2025-05-07 16:38:04

诗句

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

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8:04

原文展示:

夜愁曲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
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

白话文翻译:

歌者的歌声尚未结束,愁苦的人愁苦不断增加。
无奈只好空握着琅玕的枝条,勉强挑起那无心的灯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歌者:唱歌的人,指的是唱歌的艺人。
  • 未绝:尚未结束,表示歌声还在继续。
  • 愁人:愁苦的人,指那些心中惆怅的人。
  • 转增:愁苦加重,愁苦的程度在不断增加。
  • 琅玕枝:琅玕是一种植物,枝条象征着美好,但在此处是无奈的象征。
  • 无心灯:没有心意的灯,象征着在愁苦中点燃的灯光,缺乏温暖与生气。

典故解析: 琅玕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古代诗人常用其象征美好与珍贵,而在此诗中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愁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子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夜愁曲》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诗人多以个人感受为题,表达对生活和内心情感的思考。此诗表现了夜晚的愁苦,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夜愁曲》是一首充满愁苦情感的诗歌,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通过歌声与心情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开头两句“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描绘了一个矛盾的场景,尽管歌声依然在耳边回响,但愁苦却愈加明显,似乎在诉说着即使外界环境美好,内心的忧愁依旧无法消散。接下来的两句“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琅玕的美丽与灯光的柔弱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照亮诗人内心的黑暗。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练而富有音韵美,情感的表达十分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感人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歌者歌未绝:歌声尚未消失,意在说明外界的美好依然存在。
  2. 愁人愁转增:愁苦的人心头的忧愁却愈发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
  3. 空把琅玕枝:手中握着美好的象征,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状态。
  4. 强挑无心灯:勉强点亮的灯光,体现了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比:歌声与愁苦之间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琅玕枝与无心灯分别象征美好与无奈,揭示了生活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愁苦,表达了人在美好外表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歌声: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2. 琅玕枝:象征着珍贵的事物,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的渴望。
  3. 无心灯: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缺乏温暖与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歌者歌未绝”意指: A. 歌声已停止
    B. 歌声仍在继续
    C. 歌者离去
    D. 歌声嘹亮

  2. “琅玕枝”在诗中象征: A. 美好与珍贵
    B. 无奈与绝望
    C. 平凡与简单
    D. 寂静与孤独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夜愁曲》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夜晚的描绘,但施肩吾更注重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通过夜晚的意象传达了深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答黄直夫二首 其一 夜泊长洲山下望月 颂古三十一首 八六子 深沟故清溪关,韦南康所筑 禅人写真求赞 雪蓬为盛行之作 赠陆中书宏道 腊旦大雪运使何同叔送羊羔酒拙诗为谢 和陶咏二疏为郝梦卿画图卢处道题跋作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卬头阔步 齲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搘颐 缉拿 反文旁的字 照葫芦画瓢 非刑逼拷 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鸦阵 釒字旁的字 东扭西歪 包含辫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丘明之疾 包含悛的词语有哪些 吹吹拍拍 几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