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20
远梦归华顶,
扁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
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
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
馀习在诗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远游归来的情景。他在华顶山上做梦,乘着小舟返回岳阳。生活简单,吃着寒冷的蔬菜,修身养性。夜晚的浪涛轻轻摇动着禅床,孤雁飞过清晨的高峰,猿猴在霜树上悲鸣。诗人身心放空,没有其他杂念,留下的只是他在诗章中积累的习惯和情感。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郎,号悔庵,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象著称。他的诗多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佛教思想的理解。
这首诗是贾岛在送别一位天台山的僧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该诗写于贾岛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的思考。
《送天台僧》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的诗作。贾岛通过对远游和修行的描写,展现了僧人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意象如“华顶”、“扁舟”、“寒蔬”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山水画,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在“夜浪动禅床”一句中,夜晚的浪涛轻轻摇晃着禅床,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身心的宁静与和谐。而“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则通过描绘晨曦中的雁和猿,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一句“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宁静和对诗歌的执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贾岛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清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扁舟”指什么?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身心无别念,__在诗章”。
判断题:诗中的“寒蔬”是指丰盛的食物。 (对/错)
将《送天台僧》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二者皆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贾岛更侧重于修行的生活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