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9:48
原文展示:
瞽者叹 邵谒 〔唐代〕 我心岂不平,我目自不明。 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难道没有不平之事吗?只是我的眼睛看不见罢了。 空有完好的双腿,却无法看清世界,又怎能行走天下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谒,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到社会不公或个人遭遇不幸时所作,通过盲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盲人的自白形式,深刻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与对外界的无奈。首句“我心岂不平”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而“我目自不明”则是一种自我嘲讽,暗示了因视觉的缺失而无法看清世界的悲哀。后两句“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即使身体健全,但因视觉的障碍,依然无法自由行走于天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盲人的形象,折射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盲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的“心不平”与“目不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内心的愤懑与对外界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瞽者”指的是什么? A. 盲人 B. 聋人 C. 哑巴 答案:A
诗中的“我心岂不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愤怒 C. 无奈 答案:B
诗中的“我目自不明”暗示了什么? A. 视力良好 B. 视力不佳 C. 完全失明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