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1:00
八十逢重五,又过一年关。
脊梁竖起犹可,脩竹报平安。
现在休轻放过,来著必须赶上,
往者莫追还。聆善仍牢记,
差胜老师丹。诗言志,书记事,
接遗残。存诚善世吾分,
邪思所当闲。老矣头还未白,
留住少年丛里,共历岁时寒。
解听心弦响,流水复高山。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的到来,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仍然感到精神矍铄,像一根挺拔的竹子一样,祈愿平安。现在不应轻易放过时间,必须努力去追赶。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追忆,唯有善良的品德值得铭记。诗歌表达志向,记录事情,承接遗留下来的文化。我们应当存有诚恳和善良,这才是我应有的分寸,邪恶的想法应当抛弃。尽管年纪已大,头发尚未变白,但我仍希望能留住少年时的心态,共同经历岁月的寒冷。我的心如流水与高山一般,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
沈尹默(1883-1971),字仲华,号惕庵,晚号波庵,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风格独特,尤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夕,正值诗人八十高龄。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善良与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与思考。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并没有感到畏惧,反而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前两句通过对比,强调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精神的坚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强大。接下来的句子则强调了对善良品德的追求与坚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以“老矣头还未白”自嘲,表达了对保持年轻心态的渴望,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诗的最后以“解听心弦响,流水复高山”作结,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反思,强调善良与志向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年轻心态的积极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诗人强调要铭记的是什么?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诗人的精神状态?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沈尹默的《水调歌头 其二》更注重内心的反思和对时光的感悟,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情与对人生的洒脱。这两首诗在主题上呈现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分别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