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16
淮上别王生略
子高徒抗手,君独泪沾衣。
送我山东去,春空一雁飞。
沂山朝霭合,淮水夜灯微。
去去怀知巳,愁来不可挥。
在淮河之畔,与你告别,
你高举手臂,而我却独自泪湿衣襟。
送我去往山东,春天的天空中只见孤雁飞翔。
沂山晨雾缭绕,淮水夜灯微弱。
我匆匆而去,心中已知别情难舍,
愁绪如潮水般涌来,挥之不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无明显的典故,但“孤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表现孤独感。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孟余,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及诗人。他的诗风强调真情实感,常以个人经历为创作源泉,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游历期间,可能是在分别之际,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茫然。时代背景是明清更替之际,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历史大潮交织,愁苦情怀愈加显著。
《淮上别王生略》一诗通过简单的情景描绘,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时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子高徒抗手,君独泪沾衣”两句,直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王生别离的场景,反映出浓厚的情感。对比中,朋友的豪情与自己泪湿衣襟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离别的沉重。
接下来的“送我山东去,春空一雁飞”一句,展现了作者即将远行的无奈与孤独,孤雁在春空中翱翔,既象征着朋友的离去,也映射出作者心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诗中“沂山朝霭合,淮水夜灯微”描绘了自然景色,晨雾缭绕的山和微弱灯光的水面,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愁的情绪。
最后两句“去去怀知巳,愁来不可挥”则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离别后愁苦情绪的难以摆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更反映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感伤,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离别的悲哀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情感经历与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子高徒抗手”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空一雁飞”中的“孤雁”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的美好和对未来的希望。顾炎武的这首诗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