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施篇

《西施篇》

时间: 2025-07-27 19:26:45

诗句

越国无只艳,吴官未始知。

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26:45

原文展示:

西施篇 蔡襄 〔宋代〕

越国无只艳,吴官未始知。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白话文翻译:

越国虽无绝艳之色,吴宫却未曾知晓。谁说勾践狡猾,难道他不珍爱西施吗?

注释:

  • 越国:古代国名,位于今浙江省一带。
  • 无只艳:没有特别出众的美女。
  • 吴官:吴国的宫廷。
  • 未始知:未曾知道。
  • 勾践:越国君主,春秋时期的人物。
  • 黠:狡猾。
  • 不自爱:不珍惜。

典故解析: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被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字君谟,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此诗通过对西施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进行思考时所作,通过西施这一历史人物,探讨了权力、美色与政治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诗中“越国无只艳,吴官未始知”一句,既是对越国美女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对吴国宫廷的无知和盲目。后两句“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则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勾践是否真的不珍爱西施,还是这一切只是政治策略的一部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对西施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政治和人性的深层次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国无只艳”:描述越国虽无特别出众的美女,但暗示了西施的特殊之处。
  • “吴官未始知”:指出吴国宫廷对西施的美貌一无所知,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
  • “谁言勾践黠”:提出疑问,勾践是否真的狡猾。
  • “不自爱西施”:质疑勾践是否不珍惜西施,暗示了政治与美色的复杂关系。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这一反问,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度,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描写,探讨了权力、美色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西施: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代表了美色与政治的交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勾践”是哪个国家的君主? A. 越国 B. 吴国 C. 齐国 D. 楚国

  2. 诗中的“西施”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代 D. 唐代

  3. 诗中“越国无只艳”一句的含义是? A. 越国没有美女 B. 越国美女不出众 C. 越国美女众多 D. 越国美女特别出众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西施》(李白)
  • 《西施》(杜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咏西施》与蔡襄的《西施篇》都以西施为主题,但李白更多地描绘了西施的美貌和悲剧命运,而蔡襄则更侧重于政治与美色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诗选注》
  • 《春秋历史人物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夕送友人归吴 题授阳镇路 言怀 秋日犍为道中(一作途中感怀) 金陵晚眺(一作怀古) 途中秋晚送友人归江南 秋晚书怀 秋宿鹤林寺 江上怀翠微寺空上人 申州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难遇难逢 梦月 文字旁的字 离章 川字旁的字 源源不竭 包含奇的词语有哪些 情见势屈 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系统 亅字旁的字 通家之好 作壁上观 听天任命 鸟字旁的字 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银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