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38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我曾经路过嵩阳,在重阳节那天,秋高气爽。清晨时分,我邀请同行的朋友,共同举杯畅饮登高的美酒。鞋子磨出了厚厚的茧,极目远眺,山河壮丽。封坛的土已经消失,半夜里我摸索着星斗。下山后双脚疲惫,想再登高却知道困难重重。回头望去,烟云之中,隐约可见山岩的轮廓。未老之时约定再来游玩,怎知已过七十余年。我的儿子性情沉静,正好在丞邑的山路口。秋天的暑气依然让人烦闷,冬天的雪山又显得瘦削。春天的山景适合游览,愿乘坐安舆来迎接父亲。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共游嵩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从“晨邀同行客”到“下山双足废”,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人从年轻到老的过程。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短暂。特别是在“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一句,诗人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过去的约定似乎遥不可及。整首诗运用典雅的语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描写,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的祝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以山水作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曾经约定在什么时光再来游玩?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而苏辙的《送迟赴登封丞》则更加个人化,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