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七首》

时间: 2025-05-07 23:11:37

诗句

芜城老藓不知春,忽有柴门月色新。

芝草琅玕无锁钥,自无超俗扣门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11:37

原文展示:

芜城老藓不知春,
忽有柴门月色新。
芝草琅玕无锁钥,
自无超俗扣门人。

白话文翻译:

在荒芜的城池中,老旧的青苔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忽然间,柴门外的月色显得格外新鲜。
那芝草和琅玕并没有锁住的钥匙,
自然也就没有超凡脱俗的人来敲门。

注释:

  • 芜城:指荒芜的城市,表示环境的破败。
  • 老藓:指生长在石头或墙壁上的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
  • 柴门:用木柴搭成的门,通常是乡村或简陋住宅的象征。
  • 月色新:指月光照耀下的新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芝草琅玕:芝草和琅玕都是美丽的草木,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无锁钥:没有锁的钥匙,暗示自由与开放的状态。
  • 超俗扣门人:指那些追求超凡脱俗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汝愚,号君复,江苏常熟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范成大与友人游玩石湖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尘世喧嚣的淡然态度。同时,在诗中也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荒凉的城市和宁静的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用“芜城老藓不知春”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图景,结合“忽有柴门月色新”的转折,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用“芝草琅玕无锁钥”引出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强调了这种美的自由与随性,最后一句“自无超俗扣门人”则深刻指出,真正的理想境界并不需要外界的认可和追求,而是内心的自我实现。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也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与清净生活的理念,给人一种恬淡而深远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芜城老藓不知春”:描绘了一个被荒草覆盖的城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无情。
    2. “忽有柴门月色新”:在荒芜的环境中,突如其来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3. “芝草琅玕无锁钥”:芝草和琅玕是超凡的象征,强调自然的开放与自由。
    4. “自无超俗扣门人”:理想的境界无需外界的打扰,自然存在于心灵之中。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荒凉的城池与明亮的月光,突出自然的美好。
    • 象征:芝草和琅玕象征着理想与超凡。
    • 隐喻:柴门月光隐喻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自由。

意象分析:

  • 芜城: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时间的流逝。
  • 月色:代表了希望与美好,暗示着理想的生活。
  • 芝草琅玕: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与超凡脱俗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芜城”指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地方
    C. 美丽的山水
    D. 乡村田野

  2. “月色新”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一种新的希望
    C. 超凡脱俗的境界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皆强调自然的美与人的内心平和,但范成大的诗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脱与淡然,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诗情画意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范成大全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林叔吾六十次己未韵寿之 罗浮杂咏四首 其三 王野人庐 雪后行小园 送麦头 菩萨蛮 己亥六月初五日 句 其一 何龙友后予三日生日先有见赠赋答 题松鸐 戴醇士江乡归思图为吴冠英作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密密层层 四下 龝字旁的字 勤学苦练 披褐怀金 牛字旁的字 体系 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亡散 走字旁的字 包含柱的词语有哪些 坐而待毙 肀字旁的字 绛绡头 包含晏的词语有哪些 使心用幸 辛字旁的字 阶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