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3:49
题歙山栖霞寺
——顾况
明征君旧宅,
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
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
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
仍逢靳尚祠。
这首诗描绘的是栖霞寺的景象,提到明征君的旧宅,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人去楼空的情景,山空月明之时,显得尤为凄清。宝瓶没有破碎的声音,意味着这里的寂静;道旁的树木低垂,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作者已然是一个伤心的旅客,却依然在靳尚祠中寻觅往日的痕迹。
顾况(约713年-约770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栖霞寺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题歙山栖霞寺》一诗,展现了顾况在栖霞寺的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对旧宅的回忆,勾起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明征君旧宅,陈后主题诗”,引出历史的回溯,表现出诗人对明征君的敬仰与追思,然而随之而来的“迹在人亡处”便让人感受到一种人去楼空的凄凉。这里不仅是对明征君的怀念,更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中“山空月满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月亮的圆满与山的空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孤寂。接下来的“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凋零之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诗人作为一个“伤离客”,在靳尚祠中寻找着历史的痕迹,既表达了对过往的留恋,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栖霞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对人事无常的哲思。
《题歙山栖霞寺》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顾况
C. 王之涣
诗中提到的“明征君”是谁的旧宅?
A. 顾况
B. 不详
C. 陶渊明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环境的寂静?
A. 已是伤离客
B. 宝瓶无破响
C. 山空月满时
可以将顾况的《题歙山栖霞寺》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或过去的思念,但顾况更多地蕴含了对历史的沉思,而李白则是直接的乡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