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5:13
不种自生一株橘,
谁教渠向阶前出,
不羡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飞花檐卜旃檀香,
结实如缀摩尼珠。
洞庭橘树笼烟碧,
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
侬家定作湖中客。
这株橘子树不需要种植,竟然自己在这里生长,
是谁让它长到了阶前呢?
我并不羡慕江陵的千树万木。
它的根下生出白蚁,树上却栖息着青雀的幼雏。
飞舞的花瓣飘落在屋檐上,散发着檀香的芬芳,
果实结得像串珠一样美丽。
洞庭的橘树笼罩在烟雾和碧绿之中,
洞庭的波浪和白沙在月光下交织。
等待天公的宽恕和恩赐,
我定要做湖中的游客。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擅长写诗,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洞庭湖是当时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而这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谅公洞庭孤橘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顾况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深厚感情。诗中自生的橘子树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诗人对其的赞美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崇敬与喜爱。相比之下,江陵的树木虽多,却被诗人视为“木奴”,显得拘束而无趣。通过对比,诗人突出了洞庭湖的独特魅力和自由意象。
接着,诗中描绘了多种生物的存在——白蚁与青雀,赋予了宁静的自然以生机。飞舞的花瓣和香气四溢的檀香,生动地呈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而“结实如缀摩尼珠”的比喻更是将橘子的美丽与珍贵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能够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成为湖中的一名“客”。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橘树”是如何生长的?
诗人对江陵的树木持何态度?
“结实如缀摩尼珠”中“摩尼珠”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顾况的《谅公洞庭孤橘歌》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闲适心境的表达,而后者则强调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与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