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54:07
放鹤亭
作者:范成大 〔宋代〕
石门关外古亭基,
树老藤枯野径微。
放鹤道人今不见,
故应人与鹤俱飞。
在石门关外,古老的亭子遗址上,
树木苍老,藤蔓枯萎,野外的小路微薄而狭窄。
放鹤的道人如今已经不见,
想必他和鹤一起飞去了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放鹤”是道教文化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追求自由的理想。古人常以鹤为长生和超脱的象征,放鹤道人在此代表的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纯,号石湖,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关心民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放鹤亭》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年代。范成大通过描写古亭的遗址和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放鹤亭》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通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以“石门关外古亭基”为起点,描绘了一个荒凉、苍老的景象:古亭的遗址、枯藤老树,以及微薄的野径,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象征着人类的历史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失落感。
“放鹤道人今不见,故应人与鹤俱飞。”这一句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鹤”作为隐士的象征,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放鹤道人作为一种理想生活的化身,他的消失象征着这种理想的遥不可及,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景物,更是在诉说一种人生哲学: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隔离,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理。诗人通过对古亭和隐士的描写,反映了自身的孤独感与社会的疏离,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放鹤道人”代表什么?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农夫
C. 一位将军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B. 对战争的描述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诗中“树老藤枯”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青春的活力
B. 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C. 大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放鹤亭》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强调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