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8:38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帝子在苍梧山不再归来,洞庭湖的叶子下荆棘与云彩随风飘飞。巴人的夜晚唱着竹枝曲,到了天亮时,猿猴的悲鸣声逐渐稀少,让人心中肠断。
“帝子苍梧不复归”源于对古代美男子的怀念,苍梧山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为隐士的栖息地,象征着归隐与离别。“巴人夜唱竹枝后”描绘了巴地人民在夜晚歌唱的场景,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情趣与情感深度。
顾况,唐代诗人,字子干,号丹丘,生于约公元730年,卒年不详,曾任职于官府,后归隐山林,以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山水与人情为题材。
《杂曲歌辞·竹枝》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诗歌繁荣时期,顾况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情感,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声,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帝子苍梧不复归”即点明了离别的主题,传达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接着的“洞庭叶下荆云飞”描绘了洞庭湖边的景象,原本静谧的自然环境因思念而显得格外悲凉。最后两句“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则将离愁与人声结合,夜晚的歌唱与清晨的猿鸣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从欢快到凄凉的情感变化。诗中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境界。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离别的哀伤,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帝子”指代的是:
A. 一位王子
B. 一位美男子
C. 一位隐士
D. 一位诗人
填空题:诗中“巴人夜唱竹枝后”描绘的是_____的场景。
判断题:诗歌最后一行的“晓猿声渐稀”表达了快乐与欢愉的情感。 (对/错)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孤独与离愁,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顾况的《竹枝》则带有更明显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情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