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隐屏

《隐屏》

时间: 2025-04-27 09:55:38

诗句

排云抵雨立虚空,端正方严万壑中。

好去明堂充宁倚,不应留此伴仙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38

原文展示

隐屏
作者: 陈普 〔宋代〕

排云抵雨立虚空,
端正方严万壑中。
好去明堂充宁倚,
不应留此伴仙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在云层和雨水的交汇处,屹立于虚空之中的高山,方正而庄严地矗立在万壑之中。诗人希望能够去往明堂(指明亮的殿堂)充满宁静的地方,而不应留在这里陪伴那位仙翁。

注释

  • 排云:形容云彩被排开,露出天空。
  • 抵雨:形容云彩与雨水交错,形成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 虚空:泛指空旷的天空或无边的空间。
  • 端正方严:形容山势的挺拔、方正,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 万壑:指众多的山谷。
  • 明堂:古代指明亮的殿堂,象征光明、宁静的理想境地。
  • 仙翁:指仙人,通常是指道教中的高人,超脱于世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景升,号紫云,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生活在南宋时期。陈普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其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名山大川,体悟自然之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道教思想对他创作的影响。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头两句“排云抵雨立虚空”及“端正方严万壑中”,描绘出一种高耸入云的山岳形象,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接下来的“好去明堂充宁倚”则流露出诗人渴望寻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愿望,明堂象征着理想的精神家园。而最后一句“不应留此伴仙翁”则表明了诗人的决心,不愿再停留于此,追随世俗的仙人,而是向往更高的理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又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排云抵雨立虚空:描绘云彩与雨水相交的壮丽场景,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气魄。
  2. 端正方严万壑中:形容高山的挺拔与威严,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3. 好去明堂充宁倚:表达渴望寻求宁静理想生活的愿望。
  4. 不应留此伴仙翁:强调诗人不愿意停留于此,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类理想,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张的描写,突显山的雄伟与高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高远。
  • :代表着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象征着坚定与理想的追求。
  • 明堂:象征着理想的精神家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明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理想的精神家园
    C. 一种建筑风格
    D. 一种诗歌形式

  2.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脉,这种景象给人以____的感觉。

  3. 判断题:诗人希望停留在与仙翁的陪伴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雄伟壮观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陈普的《隐屏》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的渴望,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中四诗 其二 周愚卿以二苏先生李公择黄鲁直秦少游真迹见示敬赋四十字 留别周参政诗二首 其二 旧悬道中二首 漫兴十一首 再见王进之于潭王即有岳鄂之行赠之四首 从元衡借庐山记偶成三首 其三 送刘通判二首 寄秋怀 寄公择兼问讯季益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铭开头的成语 周报 水字旁的字 包含梨的词语有哪些 楚梦云雨 掠人之美 摇席破座 值年 素璧 生字旁的字 鲑冠 入字旁的字 不值一哂 缶字旁的字 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沽酒当垆 鹿伏鹤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