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2:21
夜寻卢处士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
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光高照,鸡犬的叫声都很微弱,门紧闭着朝着寒冷的塘边。夜晚的竹子深深地掩映着茅草屋,秋天的庭院中,石床显得格外冰冷。我在山里住了很多年,服用药物延年益寿,而像我这样虚度光阴的人,见到你反而更加感到自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清逸,山西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卢处士相识之际,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身为诗人,耿湋在繁华的社会中感到迷茫,借助与卢处士的对话,反映出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夜寻卢处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宁静的夜晚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环境,展现了隐逸者的孤独与自省。开头的“月高鸡犬静”不仅描绘了夜的安静,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接着“门掩向寒塘”,将环境与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诗人通过对“夜竹深茅宇”和“秋庭冷石床”的描写,表现出隐士生活的清幽与清冷,反映出自然的冷峻与孤独的美。中间的“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则透露出诗人对长寿的渴望,而在隐士的生活中,他却感到时间的虚度与无奈。
最后两句“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自我反思,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空虚与失落,同时也借卢处士的形象激发出对于自我价值的追寻。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流露出深刻的哲思,既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我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高鸡犬静”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住山年已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感受是:
诗的最后两句“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