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20
题清源寺(即王右丞故宅)
作者: 耿湋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纇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的场所,表达了诗人对清源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感慨。诗人认为,儒、墨、道三家思想在这里交融,云雾缭绕,泉水清澈,令人向往。如今的盂城显得格外寂寞,辋水河流淌,显得悠远而宁静。内学的繁杂事物逐渐消散,西边的林子依旧是旧日的居所。在深邃的房屋中,春天的竹子已经老去,细雨中夜晚的钟声显得稀疏而悠远。古老的痕迹留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遗留下来的文献也在石渠中。诗人感叹,不知道坐在这里的客人,谁能欣赏到蔡邕的书法。
耿湋,唐代诗人,字子云,号云洲,生于公元800年,卒于公元860年,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本诗写于耿湋对王右丞(王维)的故宅的感怀之中,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这首诗以清源寺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这个隐逸之地的深切思考。首联“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开篇便揭示出儒家、墨家和道家思想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哲理深邃的氛围。接下来的“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纇馀”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情感,显示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淡淡疏离。
中间两联“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抒发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两联“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尤其是“谁得蔡邕书”的疑问,既是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也带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这首诗探讨了隐逸生活与思想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切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下列哪种思想流派未被提及?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盂城今寂寞”中的“寂寞”最能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幸福
蔡邕以什么著称?
A. 诗歌
B. 书法
C. 音乐
D.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