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19
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
作者: 耿湋
栖遑偏降志,疵贱倍修身。
近觉多衰鬓,深知独故人。
天垂五夜月,霜覆九衢尘。
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
在这静谧的冬夜,我的志向似乎更为低沉,身边的污点与贬值让我更加苛求自我修养。最近发现自己鬓发渐白,深知自己在世上已无知己。夜空中高挂着五轮明月,霜霰覆盖了城市的尘埃。我不再期盼遇见沮丧的景象,而是如今已然不愿再去问津。
作者介绍
耿湋,字宗道,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曾任官职,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冬夜,作者在思念故友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沧桑与处境的孤独,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怀念。
整首《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通过冬夜的寂静与孤独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身世的沉思与对友谊的渴望。开篇以“栖遑偏降志”引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沉重。接着,诗人通过对自己衰老的描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李永的深切怀念。
“天垂五夜月”一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夜画面,明月高悬,透出一丝宁静与孤寂。而“霜覆九衢尘”则象征着世事的冷漠与无情,使人感受到一份清冷的忧伤。最后一句“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失望与对老朋友的思念,传递了孤独感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体来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冬夜的凄清与内心的孤寂,展现了他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艺术感。例如“天垂五夜月”与“霜覆九衢尘”的对比,展示了静谧与冷清的双重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友谊的渴望与怀念。诗人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感伤与思索,折射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疵贱倍修身”,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自我贬低
B. 更加注重修身
C. 身心疲惫
D. 追求名利
“天垂五夜月”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昼日阳光
B. 夜晚的明月
C. 霜雪覆盖
D. 繁华街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怀念
C. 厌倦
D. 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