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寄题陟屺寺

《又寄题陟屺寺》

时间: 2025-05-07 22:46:29

诗句

郑南峰下寺前轩,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於今愁悴不如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6:29

原文展示:

又寄题陟屺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郑南峰下寺前轩,
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
於今愁悴不如先。

白话文翻译:

在郑南峰下的寺前凉亭,
夕阳的余晖清晰地照耀着渭川。
为了报答这十年来轻易的别离,
如今的我愁苦憔悴,真不如早早告别。

注释:

  • 郑南峰:指的是位于陕西一带的郑南峰,可能是作者游览的地点。
  • 反景:夕阳的余晖,反射的光景。
  • 渭川:指渭河流域,诗中的自然景象。
  • 十年容易别:形容与友人的分离已经过去了十年,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但内心的感受却不然。
  • 愁悴:形容因思念而憔悴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时间和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又寄题陟屺寺》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郑南峰下寺前的夕阳光景,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景分明见渭川”中的“分明”二字,传达了夕阳照耀下的清晰和真实,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转折,十年的分别并未让他忘却对友人的思念,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愁苦与憔悴愈加明显。诗的尾声以“於今愁悴不如先”收尾,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对早期别离的怀念和对现在孤独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深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体现了司马光在文学上的深刻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郑南峰下寺前轩”: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反景分明见渭川”: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强调了自然的清晰与美丽。
    3. “为报十年容易别”:表达了与友人分离十年的感慨,暗示时间的流逝。
    4. “於今愁悴不如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后悔,将情感推向高潮。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夕阳的余晖比喻内心的感受,传达出情感的深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题充满了思念与惆怅。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渭川:代表着自然的美与人文的交融。
    • 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寄托和对逝去时光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反景”指的是什么?

    • A) 夕阳的余晖
    • B) 早晨的阳光
    • C) 星星的光辉
    • D) 月光的照耀
  2. 诗人对十年的别离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开心
    • B) 忘记
    • C) 愁苦
    • D) 不在乎
  3. “於今愁悴不如先”意思是:

    • A)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快乐
    • B)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憔悴
    • C)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年轻
    • D)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富有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情感。
  • 诗词对比:李白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司马光的诗歌在情感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偏向于对亲人的思念,而司马光则倾向于对友谊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司马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九前江干野步 梦游随园 梅坡弟生子喜而赋赠 书况 澄台远眺 偈三首 其二 香严贫 偈一首 偈三首 偈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翠竹黄花 花拳绣腿 鱼字旁的字 骗嘴 双人旁的字 知遇之感 贪惜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张开头的成语 忍志 总微 包含厘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德育 急不暇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