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7: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37:31
山泽欲焦枯,炎光满太虚。不知天地外,暑气复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炎热的夏季景象:山川和泽地都快要干枯了,炽热的阳光照耀着天空。不知道在天地之外,炎热的气温又会是怎样的。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酷暑感受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气候的观察和思考相吻合,反映了古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注重实用和理性,提倡儒家思想,反对奢靡,倡导节俭。
《大热》创作于炎夏时节,表现了诗人对酷暑的感受。此时正值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难,天气的变化也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与情绪。
这首《大热》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夏日的酷热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思考。诗的前两句“山泽欲焦枯,炎光满太虚”直观地描绘了炎热的天气对自然的影响,山川与水泽快要被炙热的阳光晒干,给人一种无处可逃的压迫感。尤其是“炎光满太虚”,不仅强调了阳光的强烈,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无奈与沉重的情绪。
后两句“不知天地外,暑气复何如”则引发了对更广阔宇宙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对炎热的无力感与对自然的敬畏,似乎在暗示人类的渺小与无知。在这两句中,诗人不仅描述了自己的困境,也引发读者对整体环境的关注。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酷热的直接描绘,也蕴含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对酷暑的直接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以酷热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自身的反思,突显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欲焦枯”指的是:
A. 快要被淹没
B. 快要干枯
C. 快要开花
D. 快要凋零
诗中的“炎光满太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与快乐
B. 压迫与无奈
C. 清凉与舒适
D. 宁静与安详
诗人通过“不知天地外,暑气复何如”表达了什么?
A. 对炎热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人类的希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