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58
荷笠腰镰醉裹回,和衣卧处息如雷。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
戴着斗笠,腰间挂着镰刀,醉意朦胧地回家,穿着衣服在床上安睡,打呼噜声如雷鸣。肯定没有门外催租的官吏来催逼,因此悠闲地享受着柴火荆条的温暖,直到日落晚霞才起床。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催租吏”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农民常受到官府的催租压力,诗人通过描写农人的闲适,表达对这种压力的反抗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曾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农村生活,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曾协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此诗创作于农耕时代,反映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在那个时代,农民常常面临生活和生计的重压,而通过诗歌,曾协表达了对农民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压迫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开头两句描绘了农人结束一天的劳作后,醉意朦胧地归家,身上仍挂着镰刀,显示出农人生活的真实与艰辛。随后的“和衣卧处息如雷”不仅展现了他安逸的姿态,也通过“如雷”一词形象地突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放松。
关键在于“定无门外催租吏”,这一句可以说是全诗的转折点,表达了农人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享受简单生活的幸福。这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在日落的余晖中,柴火的温暖给予了农人内心的安宁,这种田园生活的美好让人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紧扣自然与生活,情感上则流露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曾协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理解与同情。通过描绘一个无忧无虑的农人形象,传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中“和衣卧处息如雷”中的“息”指什么?
诗中所提到的“催租吏”代表什么?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哪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