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2:46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的姑娘对门而居,年约十五,容貌娇美。
她的良人骑着玉勒骏马,侍女端着金盘上鲜美的鲤鱼。
画阁和朱楼尽皆可见,红桃绿柳悬垂在屋檐旁。
罗帷送来七香车,宝扇迎接归来的九华帐。
年轻的男人富贵正盛,意气风发,奢靡得如季伦。
她自怜碧玉般的舞姿,甘愿舍弃珊瑚般的美丽与他人共享。
春窗熹微,九微的火光渐渐熄灭,片片飞花随风飘落。
戏罢后无心再作曲子,妆成后只是静静坐着,沉浸在熏香中。
城中相识的人尽是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如玉的容颜,贫贱的她在江边浣纱。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臣,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淡雅,常用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个人色彩。
《洛阳女儿行》创作于王维中年时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女性的命运。诗中通过描绘洛阳女子的生活,反映了社会地位、爱情与青春的主题,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贫贱生活的同情。
《洛阳女儿行》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刻画,生动展现了唐代洛阳女子的生活场景。诗的开头通过“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直接引出女儿的青春美丽,给读者一种鲜活的印象。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良人的骑马、侍女的侍候,展示了富贵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奢华与繁华。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王维逐渐揭示了青春富贵背后的空虚与无奈,尤其在“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中,诗人将富贵与贫贱、繁华与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切同情。通过对洛阳女儿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外在的美丽与奢华,更深入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完美地体现了王维诗歌中常见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女子的青春生活,展现了富贵与贫贱之间的对比,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探讨了青春的短暂与世态的无常。
《洛阳女儿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良人”指的是什么?
诗中“谁怜越女颜如玉”表达了什么情感?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与李白的《静夜思》同为唐代诗歌,但前者侧重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丽与悲哀,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出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乡愁的思念。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王维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李白的个体情感的抒发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