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38
《杂诗》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洛阳相遇的情景。早晨她因折柳而相见,表明她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她感叹楚国的美丽没有她这样的女子,而秦家则有她的夫君。她在与人交谈时,展示自己的美玉手腕,烛光下解开精美的罗衫。路过的人看到她骑在马背上,都说她的丈夫非同一般。她托付金吾子,恳请他帮她提着玉壶。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兼有乐府与边塞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女性地位相对提高,诗中体现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杂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洛阳生活的一角。诗中既有对爱情的向往,也有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开头的“朝因折杨柳”,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晨的场景,杨柳象征着柔美和离别的情感。接着,女子自我比较于楚国和秦家,表现出对爱情和个人身份的追求。她的“玉腕”和“罗襦”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风情,而“人见东方骑”则暗示着她的丈夫在他人眼中的优秀。最后一句“烦君提玉壶”,是对友人的信任与依赖,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渴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女性对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楚国无如妾”表达了什么情感?
“映烛解罗襦”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