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

《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

时间: 2025-04-26 11:31:12

诗句

绮窗明,金屋暖。

香篆浮帘,脉脉垂银蒜。

翠幔欲搴行又缓。

生怕鸦鬟,閒话长和短。

茗须烹,花待灌。

檀口轻圆,频把兰香唤。

唤久不来谁作伴。

知造伊家,独坐床台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2

原文展示:

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
作者:董以宁〔明代〕

绮窗明,金屋暖。
香篆浮帘,脉脉垂银蒜。
翠幔欲搴行又缓。
生怕鸦鬟,闲话长和短。
茗须烹,花待灌。
檀口轻圆,频把兰香唤。
唤久不来谁作伴。
知造伊家,独坐床台畔。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绮窗前,金色的屋子里暖意融融。
香篆轻轻缭绕,帘子下隐约垂着银蒜。
翠绿色的帷幕想要卷起,却又慢慢放下。
我生怕那烫头发的丫鬟,闲聊的时间太长。
茶水需要泡,花儿也待浇灌。
檀香轻轻燃起,频频呼唤兰香的来临。
唤了很久却不见人来陪伴。
知道她在家中,我独自坐在床边。

注释:

  • 绮窗:华丽的窗户。
  • 金屋:形容屋子富丽堂皇。
  • 香篆:点燃的香,散发的香气。
  • 脉脉:形容温柔的样子。
  • 鸦鬟:指发髻,形容丫鬟的发型。
  • 闲话长和短:闲聊,时间过得很慢。
  • :茶。
  • 檀口轻圆:檀香燃烧得恰到好处。
  • 兰香:一种香气,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闻名。她的诗作多描写女性生活和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的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与发声的机会。诗人在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女性在闺房生活中的孤独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苏幕遮•房中听唤婢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闺房生活的深刻体悟。全诗以“唤婢声”为引,勾勒出一个温暖而又充满期待的空间。开篇用“绮窗明,金屋暖”描绘出温馨的环境,营造出了一种安逸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香篆浮帘,脉脉垂银蒜”描写了香气弥漫的细节,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期待,“唤久不来谁作伴”道出了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在温暖环境中却感到孤单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知造伊家,独坐床台畔”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复杂的身份与情感状态。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更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境况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绮窗明,金屋暖:描绘出明亮而温暖的居所,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2. 香篆浮帘,脉脉垂银蒜:香气缭绕,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优雅。
    3. 翠幔欲搴行又缓:想要揭开帷幕却又迟缓,表现出一种犹豫和期待。
    4. 生怕鸦鬟,闲话长和短:对丫鬟的担忧与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内心的不安。
    5. 茗须烹,花待灌:忙碌于泡茶与浇花的细节,反映了生活的琐碎。
    6. 檀口轻圆,频把兰香唤:对香气的追求,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7. 唤久不来谁作伴:反复呼唤却无人响应,表达了孤独感。
    8. 知造伊家,独坐床台畔:意识到对方在家,自己却孤单地坐在床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孤独的氛围。
    • 拟人:香气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感官的共鸣。
    • 对仗: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闺房生活的细节,表现了女性在温暖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分析:

  • 绮窗:象征着优雅与温暖,代表着女性的内心世界。
  • 香篆: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追求,传达出一种对细腻生活的向往。
  • 兰香: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理想伴侣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以宁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鸦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丫鬟的发型
    • C. 一种香料
    • D. 一种茶
  3. 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期待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诗词对话,展现了细腻的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细节。

诗词对比

  • 比较董以宁的《苏幕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女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但董以宁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加突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1.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对明代女诗人的生平与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
  2.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提供对古典诗词的全面解读与欣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父 渔父 渔父 渔父四时歌 其三 渔父词十三首 渔父词二首 渔父词七首 渔父词三首 其三 渔父词 渔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敌惠敌怨 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林下风致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行幕 彐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无可讳言 包含录的成语 众目具瞻 病字头的字 白兔公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通粗 纯净 山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酌古准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