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0:13
再世忠清德,三朝翊赞勋。
功成不归国,就访敢忘君。
旧学严诗律,馀威靖塞氛。
何当继韩奕,故吏总能文。
在世上再现了忠诚、清白和德行,三朝中辅佐君主,获得了丰厚的功勋。
功成之后不回国,唯愿探访那些不敢忘记你的人。
古老的学问中严谨的诗律,所余的威名安定了塞外的风气。
何时能像韩奕那样,故旧的官吏都能文采斐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轼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气魄,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韩康公挽词三首》是苏轼在朋友韩琦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韩琦的深切怀念和哀悼。韩琦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名臣,曾多次辅佐皇帝,致力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韩琦的哀悼与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对忠臣的深情怀念。开篇以“再世忠清德”赞颂韩琦的忠诚与德行,展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提到“功成不归国”,不仅传达了对韩琦深厚的忠诚之情,更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情怀,强调了为国奉献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对诗歌传统的重视,体现了韩琦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其影响力。尤其是“旧学严诗律”,不仅对韩琦的文学成就表示敬佩,也在表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最后一句“何当继韩奕”,则是对后辈的期许,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韩琦那样的人才出现,继续为国服务。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的追求,语言简练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韩琦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德行的推崇,同时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和后辈人才的期望,体现了苏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再世忠清德”是指什么?
a) 忠诚与清白的品德
b) 诗歌的严谨
c) 边塞的安定
韩琦在政治上担任了多少朝代的职务?
a) 一朝
b) 两朝
c) 三朝
“就访敢忘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忘记君主的遗憾
b) 对忠诚者的尊敬
c) 对文化的渴望
对比苏轼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常常强调社会的动荡与苦难。通过对比,可以探讨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表达方式与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