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9
李陵咏
王维
时年十九汉家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
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
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
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
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
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
非君谁相理。
李将军年方十九,是汉家的英才,三代以来将门之后。他从小聪明过人,少年时便成了壮士。驰骋边塞,深入敌营,旌旗在战场上对峙,箫鼓声悲切不已。黄昏时分,沙漠的边缘,战斗的声音在烟尘中回荡。将领下令,敌人必定被消灭,岂止是为了名声。可惜失去了大军的支援,最终不得不承受穷途末路的耻辱。年少时受过汉家的恩惠,怎能忍心坐在这里思念这一切。心中深切渴望报恩,却未能以死来回报。仰望远方,希望能见到你,除了你,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以清新、自然、含蓄的风格著称。王维在诗歌和绘画上均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维对李陵的历史事件的感慨,李陵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因战败而受到汉朝的质疑和责难。王维通过李陵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臣的同情与对身世的思考。
《李陵咏》不仅是对李陵个人命运的叙述,更是对历史、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王维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出李陵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展现出他身为将领的责任与压力。首联直接点名李陵,接着描述他英勇的少年时代以及他在战场上的无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了命运的无常。
诗中反复提到的“汉恩”和“穹庐耻”,不仅反映了李陵对汉朝的恩情,也暗示了他在战斗失败后的愧疚与无奈。王维通过对李陵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臣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壮与无奈,体现了王维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以及对忠臣命运的思考,反映了王维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内涵,也反映了王维对于历史和忠诚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李陵年方几岁时成为将军?
李陵在战斗中失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少小蒙汉恩”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