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9:15
花朝宿石井 其二
作者:黄宗羲 〔清代〕
廿年曾宿溪山路,
枕上仍前彻夜风。
清气不容尘外虑,
好诗多在月明中。
花前闻鸟声偏乱,
兵后持杯泪易浓。
珍重西窗书甲子,
续游何日剪灯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二十年来在溪山路上宿住的经历,夜里在枕上仍能感受到四周的风声。清新的气息使他不愿去想外界的烦恼,而好的诗句往往是在明月下创作的。在花前听到鸟鸣声,感觉特别杂乱;而在战后举杯时,泪水却容易流淌。诗人珍视西窗下的书卷,想知道何时能再次游玩,剪去灯下的红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澹轩,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其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见长,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花朝宿石井 其二》创作于黄宗羲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对往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八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诗人以二十年的时光为引子,回顾自己曾经在溪山路上宿住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夜晚的风声、清新的气息,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与外界的烦恼相比,诗人更愿意沉浸在明月之下,享受创作的乐趣。
诗中的“花前闻鸟声偏乱”与“兵后持杯泪易浓”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后者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悲伤与痛苦。这样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波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结尾的“珍重西窗书甲子”则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再次沉浸于书卷之中,续写人生的美好时光。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文化知识的珍视。情感基调既有宁静,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宗羲
C. 杜甫
D. 白居易
“好诗多在月明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回忆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创作灵感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无奈
诗中“兵后持杯泪易浓”中的“兵”指代什么?
A. 战争
B. 士兵
C. 武器
D. 政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黄宗羲的《花朝宿石井 其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