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37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
皎然 〔唐代〕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
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
琼葩洒巾舄,石瀃清心胸。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我曾经阅读高雅的传说,山中的僧人留有遗迹。
陪伴游览继续写下优雅的诗篇,盛会又如何能相逢?
尘世就像是下界,色彩的天空则在上峰。
春日的阳光普照众多的草木,寒冷的色彩留在高高的松树上。
缭绕的彩云交织在一起,层叠的华丽楼阁重重叠叠。
琼花洒落在我的衣襟上,石凳清凉让我心胸开阔。
若灵境可以托付,道理的情感又从何而来?
皎然(约735—799年),字明亮,号皎然,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和隐逸诗闻名。他的诗风清丽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皎然与陆使君及众公游览支硎寺时,表达了他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交往中的无奈。
本诗以优美的山水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诗中“山僧有遗踪”暗示了隐士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妙影响,表现了对前人高尚品格的追思;而“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的对比则揭示了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的差距。
诗的意象丰富,特别是“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展现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坚韧。诗人通过“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美的和谐与复杂,显示出他对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最后,“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展示了诗人心灵的纯净与对道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思索,深具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山僧”指的是谁?
“尘世即下界”中的“下界”指的是?
诗人通过“春晖遍众草”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