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6:56
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
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重阳节已接近尾声,远方的音信依然稀少。
不知道在何处能登高遥望,是否知你此时正思念归来。
还应该去采摘应时的菊花,想必你还未穿上御寒的衣服。
想要了解你对离别的哀伤,郊外的园子正关上大门。
皇甫冉(约公元850年-约公元901年),唐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发友情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谊和人情的重视。
《九日寄郑丰》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念,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与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以“重阳秋已晚”引入,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到“千里信仍稀”,传达出对友人音信的渴望和思念,生动地描绘了孤独的感受。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情感,诗人想象着远方的朋友也在思念着自己,这种心灵的共鸣让人倍感温暖。接下来的“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不仅引出重阳节的习俗,还暗示了对朋友生活的关心,愿意为他采摘菊花以寄托情谊。
最后两句“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郊园的封闭与孤寂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同时也反映了离别的苦涩,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情与脆弱。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关心朋友的哪一方面?
诗中提到的“郊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