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0:20
不是向空林,应当就磐石。
白云知隐处,芳草迷行迹。
如何祗役心,见尔携琴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并不向空寂的森林寻求灵感,而是选择了坚固的磐石。白云在隐蔽的地方游荡,而芳草则模糊了行踪。作者不禁感叹,为什么我的心如此受困,只能在此见到携琴而来的客人。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盛唐时期,国家富强,文化繁荣,诗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的情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相关,反映出对内心情感的思索。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不是向空林,应当就磐石”,诗人明确拒绝了无依无靠的空林,选择了坚固的磐石,象征着对稳定与坚韧的追求。接着提到“白云知隐处,芳草迷行迹”,白云的自由与芳草的迷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追求的向往和对人生迷茫的感慨。
最后一句“如何祗役心,见尔携琴客”,诗人将内心的困惑与携琴客的出现相结合,暗示在内心的挣扎中仍然渴望音乐与艺术的滋养。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心理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由及艺术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含蓄。
整首诗围绕内心的困惑与对艺术的向往展开,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挣扎,最终在携琴客的出现中寻求到一丝慰藉。
诗中提到的“空林”象征什么?
“磐石”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诗人选择“白云”而非“芳草”,是为了表达什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皇甫冉的《屏风上各赋一物得携琴客》在意象表现上更为细腻,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关注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