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柳堤 濯清亭

《柳堤 濯清亭》

时间: 2025-07-28 17:28:54

诗句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8:54

原文展示:

柳堤 濯清亭 张栻 〔宋代〕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芙蓉花难道不美吗?在清澈的水波中摇曳生姿。采摘它却不满一把,黄昏时分惆怅得忘记了饥饿。

注释:

字词注释:

  • 芙蓉:指荷花。
  • 濯濯:清澈的样子。
  • 清涟漪:清澈的水波。
  • 怊怅:惆怅,忧愁的样子。
  • 暮忘饥:黄昏时分忘记了饥饿。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约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张栻游历江南时,见荷花盛开,心生感慨,遂作此诗以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濯濯清涟漪”一句,以清澈的水波映衬荷花的娇艳,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然而,“采之不盈把”却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难以把握。“怊怅暮忘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因沉醉于美景而忘记了饥饿,这种忘我的境界正是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芙蓉岂不好”,直接赞美荷花之美。
  • 第二句“濯濯清涟漪”,描绘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姿态。
  • 第三句“采之不盈把”,表达诗人采摘荷花的无奈,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难以把握。
  • 第四句“怊怅暮忘饥”,诗人因沉醉于美景而忘记了饥饿,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濯濯清涟漪”中的“濯濯”形容水波清澈,比喻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姿态。
  • 拟人:“怊怅暮忘饥”中的“怊怅”赋予了诗人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与难以把握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清涟漪:象征清澈与宁静。
  • 怊怅:象征忧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濯濯清涟漪”形容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水波 C. 天空 D. 山川
  2. 诗中“怊怅暮忘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惊讶
  3. 诗中“采之不盈把”暗示了什么? A. 荷花的美丽 B. 荷花的短暂 C. 荷花的数量 D. 荷花的香气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美好事物短暂与难以把握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张栻《柳堤 濯清亭》与朱熹《观书有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但张栻的诗更多了一份惆怅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跋文正公手书伯夷颂墨蹟 踏莎行·嵩峤云高 偶句足成有怀山中诸友 雪后寄田治埏 偶感 偶感 过立节吊袁紫烟将军 吊朱贞明 用寄陈蔼公韵示文辅 步答魏澹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哭神嚎 以一当百 随侯之珠 犬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睫结尾的成语 饮牛津 小字头的字 仁至义尽 青字旁的字 吴馆 宣朗 一差两讹 外亲内疏 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心平德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