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2:42
探春令 咏窗外杏花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崇仁宅靠善和坊,旧雕阑都坏。
问玉楼人醉今何处,只一树花还在。
红香笼帽归鞭快,更何人能戴。
到如今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崇仁宅(指住所)靠近善和坊(地名)时的情景。宅子中的旧雕栏已经破损,显得有些衰败。作者问当年在玉楼(高楼)中醉酒的人如今在哪里,只剩下一树杏花在这里盛开。红色的香帽和迅速回归的马鞭,似乎没有人再能佩戴。时至今日,春雨绵绵,满城细雨,街上频繁有人在卖杏花。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1700),字仲明,号秋山,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百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杏花盛开之际,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醉与生活的繁华后,感到了一种无奈与怀旧的情感,借杏花表达对往日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流逝。诗人在衰败的环境中,仍然发现了一树杏花的美丽,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然而,诗人又通过对比失去的繁华与现状的苍凉,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细腻的描写与情感交融,使人既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又不免产生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满城微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既是春雨的细腻,也是对生活细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变迁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崇仁宅”是指什么地方?
A. 高楼
B. 住所
C. 花园
“满城微雨”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 热闹
B. 安静
C. 悲伤
诗中“只一树花还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陈维崧的《探春令》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加关注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滋养,而陈维崧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对往昔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