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探春令 咏窗外杏花

《探春令 咏窗外杏花》

时间: 2025-05-03 21:12:42

诗句

崇仁宅靠善和坊,旧雕阑都坏。

问玉楼、人醉今何处,只一树、花还在。

红香笼帽归鞭快,更何人能戴。

到如今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2:42

原文展示:

探春令 咏窗外杏花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崇仁宅靠善和坊,旧雕阑都坏。
问玉楼人醉今何处,只一树花还在。
红香笼帽归鞭快,更何人能戴。
到如今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崇仁宅(指住所)靠近善和坊(地名)时的情景。宅子中的旧雕栏已经破损,显得有些衰败。作者问当年在玉楼(高楼)中醉酒的人如今在哪里,只剩下一树杏花在这里盛开。红色的香帽和迅速回归的马鞭,似乎没有人再能佩戴。时至今日,春雨绵绵,满城细雨,街上频繁有人在卖杏花。

注释:

  • 崇仁宅: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 善和坊:地名,可能是当时的一处繁华区域。
  • 雕阑:雕刻的栏杆,指旧时建筑的装饰。
  • 玉楼:高楼,常用来指代高雅的地方。
  • 红香笼帽:可能指一种春天的帽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微雨:细小的雨,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1700),字仲明,号秋山,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百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杏花盛开之际,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醉与生活的繁华后,感到了一种无奈与怀旧的情感,借杏花表达对往日的追忆。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流逝。诗人在衰败的环境中,仍然发现了一树杏花的美丽,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然而,诗人又通过对比失去的繁华与现状的苍凉,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细腻的描写与情感交融,使人既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又不免产生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满城微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既是春雨的细腻,也是对生活细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崇仁宅靠善和坊:开篇设定了环境,表明作者身处的地点。
  • 旧雕阑都坏: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衰败的景象。
  • 问玉楼人醉今何处: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思念。
  • 只一树花还在:在荒凉中找到唯一的美好,象征希望。
  • 红香笼帽归鞭快:描绘春天的气息与活力。
  • 更何人能戴:感慨往昔繁华不再,唯有自叹。
  • 到如今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描绘了春雨中的市景,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春天的象征。
  • 拟人:将无生命的环境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归鞭快”与“何人能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希望。
  • 微雨:象征着春天的柔情与细腻。
  • 旧雕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曾经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崇仁宅”是指什么地方? A. 高楼
    B. 住所
    C. 花园

  2. “满城微雨”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 热闹
    B. 安静
    C. 悲伤

  3. 诗中“只一树花还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陈维崧的《探春令》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加关注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滋养,而陈维崧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查询

浪淘沙 雨中闷书 浪淘沙 秋夜闻歌长生殿传奇闻铃 浪淘沙 浪淘沙 其二 再用原韵戏柬粥叟遁用两丈 浪淘沙 难后留别 浪淘沙 浪淘沙 得次儿武林家书,为述其意,作此一阕 其二 浪淘沙慢 浪淘沙 浪淘沙 次沈丰垣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振武学社 厌难折冲 包含阙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义不反顾 酒端 田纳西河 苟容曲从 亠字旁的字 睡长梦多 阴险歹毒 包含欬的词语有哪些 杜门面壁 三撇旁的字 电灶 走之旁的字 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