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06
漏箭初残,芸窗渐晓,春声百种先应。
瑶鼎香消,画楼人倦,睡起峭寒犹凝。
回廊帘尽卷,听穿绿雏莺声近。
草芽青遍芳郊,春晓几番花信。
脉脉闲愁无据,更谁倚玉箫,催递吟兴。
阑畔娇莺,梁间憨燕,软语商量不定。
一树香桃艳,乍仿佛明妆端正。
戛触金铃。却愁薄暮风紧。
晨光透过窗棂,春天的声音已经悄然响起。香炉里的香气渐渐消散,楼台上的人困倦不已,刚睡醒时,依然感到一丝寒意。
回廊的帘子已卷起,能听到绿莺的鸣叫声逐渐逼近。田野上的草芽已经变成一片青翠,春天的晨曦里,花儿也渐次开放。
心中隐隐有些愁绪,却无从言说,谁能倚靠着玉箫,来激起我的吟唱兴致呢?
栏杆边娇嫩的莺儿,梁间憨态可掬的燕子,轻声细语地商量着什么。
一树桃花鲜艳欲滴,仿佛刚刚施过妆。
忽然间,金铃声响起,却又因薄暮的风而感到忧愁。
杨芸,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探春慢 春晓赋春声》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在春晨时分的感受与思考。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诗人通过对春声的描绘,反映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用“漏箭初残”切入,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春天的气息渐渐逼近。接着,通过“瑶鼎香消,画楼人倦”展现了春晨的宁静和人们的慵懒,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中多次提到鸟儿的声音,如“听穿绿雏莺声近”,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春意。草芽青遍芳郊,春花初放,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美好画面。然而,诗人却在其中感受到了一丝闲愁,这种愁绪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
“阑畔娇莺,梁间憨燕”通过描绘鸟儿的嬉戏,体现了春天的欢快气氛,却又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戛触金铃”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一丝忧伤,整个诗的情感基调在美好与惆怅之间徘徊,留下让人回味的余韵。
(以下省略,类似解析可继续进行)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传达出淡淡的愁绪。
诗中“漏箭初残”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夜晚的结束
诗中提到的“绿雏莺”象征什么?
A. 暴风雨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绝望
B. 美好与惆怅并存
C.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