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探春吟

《探春吟》

时间: 2025-05-01 03:12:36

诗句

草色依稀绿,花稍隐约红。

一般难道说,如醉在心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36

原文展示:

草色依稀绿,花稍隐约红。
一般难道说,如醉在心中。

白话文翻译:

草色微微显出绿色,花朵隐约透出红色。
这样的景象难道不是让人心醉神迷吗?

注释:

字词注释:

  1. 草色:指春天草木的颜色,通常是绿色。
  2.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草色尚未十分明显。
  3. :指花的颜色,隐喻春天的生命力和美丽。
  4. 一般:一般情况下,通常。
  5. 难道说: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
  6. 如醉:形容陶醉、沉醉的状态。
  7. 在心中:内心深处的感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喜爱,符合古代文人对春景的普遍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子华,号天池,东周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探春吟》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景色的崇尚和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探春吟》以春天的草色和花色为切入点,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首先,诗的开头便以“草色依稀绿”引入,描绘了春天草木刚刚吐出的嫩绿,给人以新生的感觉。接下来“花稍隐约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春花的含蓄之美让人倍感温暖与欣喜。诗句中的“难道说”,则是一种反问的修辞,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迷人的景象的赞叹与陶醉。最后一句“如醉在心中”将诗人内心的感受直白地表达出来,展现出一种沉醉于自然美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却能在简约中见深意,体现了邵雍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以及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色依稀绿:用“依稀”一词传达出春草尚未完全长成的状态,象征着春天的初生。
  2. 花稍隐约红:通过“隐约”描绘出花朵的娇嫩与乍现,强调了春天的生命力。
  3. 一般难道说:反问,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表明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
  4. 如醉在心中:直接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沉醉感,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草色与花色的描绘,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对生命力的比喻。
  • 拟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拟人,但“如醉”给人一种生动的情感体验。
  • 对仗:草色与花色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色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在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内心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草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2. 花红: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3. :象征陶醉于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秋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热情
  2. 诗中“草色依稀绿”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反问
  3. “如醉在心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陶醉
    • C. 无奈
    • D.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春夜喜雨》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邵雍的《探春吟》和杜甫的《春望》,二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邵雍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陶醉,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美景中融入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邵雍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北昭庆寺 火合午睡起负暄二首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桂源铺 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 至永州城外 秋夜不寐 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夙兴待且旦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仇重怨 包含檐的词语有哪些 展筩 包含梨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不虞之誉 目睫之论 体育教学 鞭笞天下 前回 耂字旁的字 睿算 祖功宗德 包含抽的词语有哪些 同船合命 鹵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包含嶙的词语有哪些 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