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厅前柏

《厅前柏》

时间: 2025-05-04 00:59:55

诗句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55

原文展示:

厅前柏
作者: 苏辙 〔宋代〕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白话文翻译:

这棵幼小的柏树就像婴儿一样,缓缓地长到三尺高。
它的根从涧石中移出,树干直立在华丽的堂前。
晨露滋润着它,清风时而吹拂,时而压抑。
我年纪大了,受不了寒冷,怜惜你能承受风霜。
我朝夕望着你成长,心中常常进行丈量。
知道你不是老人的伴侣,能够陪伴我的孙子。
想象十年以后,你在檐前会更加苍翠。
人们来时会对你微笑,吟诵我这首诗章。

注释:

  • 稚柏: 幼苗的柏树。
  • 冉冉: 缓缓地,慢慢地。
  • 移根: 移动根部。
  • 涧石: 溪涧中的石头。
  • 华堂: 华丽的厅堂。
  • 重露: 早晨的露水。
  • 膏沐: 形容滋润如膏。
  • : 能够。
  • : 尺寸,长度。
  • 苍苍: 形容树木茂盛,颜色深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宋代文学的盛期,尤其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他在诗中描绘了一棵幼小的柏树,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对柏树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厅前柏》是苏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一棵幼小的柏树,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的开头以“稚柏如婴儿”引入,形象地展现了柏树的幼小和娇嫩,与“冉冉三尺长”的描写相结合,给人以生命力蓬勃的感觉。

接着,苏辙通过“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的描绘,展现了柏树的生长环境,彰显了其在艰难条件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后,诗中提到的“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生命的滋养与波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对幼树的怜惜,“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中融入了对自身老态的感慨,而对柏树的赞美则是对年轻生命的祝福。

最后,展望未来的“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柏树未来生长的期待,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情感深邃,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诗人以“婴儿”比喻幼柏,形象地表现出其弱小与可爱,表达了对新生命的珍视。
  2.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形象地描述了柏树生长的环境,显示了它在艰苦条件中依然茁壮成长的坚韧。
  3.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描绘了自然的气候变化,表达了生命在自然中所受的滋养和挑战。
  4. 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 诗人自述衰老,感慨自己无法忍受寒冷,表现出对幼树的怜惜。
  5. 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 表达了作者对柏树成长的关注与期待。
  6. 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 表示这棵树将陪伴着年轻一代,象征着希望与传承。
  7. 想见十年后,檐前蔚苍苍: 预想未来的景象,表现出对生命延续的乐观态度。
  8. 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最后表达了希望未来人们能赞美这棵树,同时也传颂他的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 “稚柏如婴儿”,将柏树与婴儿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拟人: “人来顾汝笑”,赋予树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描绘一棵幼小的柏树,呈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稚柏: 象征新生、希望;
  • 华堂: 代表人类的居所与文明;
  • 清风: 象征自然的温柔和生命的流动;
  • 苍苍: 象征生命的茂盛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稚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中的“婴儿”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柏树的幼小
    B) 柏树的坚韧
    C) 柏树的美丽

  2. 诗中提到的“我老不耐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什么的感慨?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生命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敬畏

  3. 诗的最后一句“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表达了什么?
    A) 对柏树的赞美
    B) 对人类的指责
    C) 对未来的悲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但苏辙的作品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厅前柏》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 梅花 秋夜旅中 寄上赵南仲枢密 萧飞卿将使赴湖北戎幕诗送其行兼简秋壑贾总 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 宜春东湖呈赵使君 大热五首 其二 题陈毅甫家壁 次韵李伯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苓的词语有哪些 克字旁的字 潘鬓成霜 哀痛欲绝 昼伏夜动 谷字旁的字 合散 幻剧 包字头的字 肝胆轮囷 门字框的字 驺矢 收开头的成语 丨字旁的字 瞋目裂眦 破开头的成语 辜恩背义 征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